搜索
【悉恩悉机床网】一周热点-20170813
2017-08-13 悉恩悉机床网

一、“同一个机器人世界,同一个机器人梦想” ——“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9年前的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从那一刻传遍世界。9年后的今天,作为全人类的科技之梦,汇聚全世界精英求索智慧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前哨站——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向公众公布世界机器人大会筹备工作最新进展。

  作为2017年在中国举办的科技领域重要的国际盛会,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将于2017年8月23日至8月27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创新创业创造,迎接智能社会”为主题,由论坛、博览会、机器人大赛三大板块组成,致力于打造成为机器人论坛的“达沃斯”、机器人博览的“汉诺威”、机器人赛事的“奥运会”。大会作为世界级机器人领域的顶尖会议,将打造一个高水平、多领域的国际合作协同创新平台,为机器人领域专家学者提供高端前沿的学术交流舞台,为机器人企业搭建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桥梁,为创业创新者创造施展才智的发展空间,为青少年的创意爱好提供助推引擎,为全社会的科普工作提供广阔的科技天地,也为我国落实和发展科技强国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二、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调研齐二机床

  8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莅临齐二机床参观考察。集团王斌副总经理及齐二机床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接待活动。


  陈元一行参观了新产品制造厂机加车间、车床分公司、铣镗分公司和压力机分公司等生产现场,详细了解了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未来发展前景等情况。陈主席希望齐二机床要进一步弘扬马恒昌小组精神,全力抓好生产经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原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改制)1950年10月于沈阳北迁建厂,是"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第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闻名全国的马恒昌小组所在企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建设,企业已成为我国重型机床及锻压设备的著名生产基地。


三、工信部专家组调研普什宁江机床


  8月5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携专家组一行,调研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重大装备项目推进情况。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都江堰市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相关同志陪同调研。


  罗俊杰一行先了解普什宁江公司的发展情况,并听取企业目前所承担的国家级“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智能柔性制造系统(FMS)应用标准试验验证体系研究》”和省级“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与创新驱动资金项目《高端数控机床主要关键件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等2个重大装备项目的推进情况。


  罗俊杰充分肯定了企业近年来在我国机床产业中所做的工作成绩,并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战略,国家需要,没有强的工业制造,就没有强的国家,机床加工设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普什宁江要坚定发展信心,坚定发展道路,持续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汽车领域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在两个项目推进进度上还需加快,确保在国家和省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


四、中科院光电所研制出商用深紫外光刻机,与德国肖特机床SCHOTT等公司达成合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电子专用设备研发团队研制成功波长254nm的实用深紫外光刻机(Mask aligner),光刻分辨力达到500nm。


  Mask aligner因使用方便、效率高、成本低,一直是使用面最广、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种光刻设备。在现有的微纳加工工艺中,光刻所采用的波段是决定光刻分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国产Mask aligner均采用紫外波段(350nm至450nm),分辨力只能做到1μm以上。而对于200nm至1μm的微纳器件复制,只能采用进口紫外投影光刻机,200nm以下分辨力则只能采用进口深紫外投影光刻机。光电所该型设备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商用化深紫外光刻机的空白,可低成本解决500nm以上器件的高效复制,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光电所微电子专用设备研发团队成功解决了低成本深紫外光源、深紫外高均匀性匀光技术、新型深紫外介质膜镀膜技术以及非球面准直技术等诸多难点。该型设备仅需通过更换滤光模块,便可实现紫外、中紫外波段、深紫外波段的相互切换。同时,该型设备以光电所URE-2000系列紫外光刻机为基台(已经销售550台,其中出口30多台),配有高精度对准模块、真空曝光模式、双面曝光模式、纳米压印模式、接近式模式、数字设定曝光间隙等诸多功能供用户选择或定制,能满足不同光刻工艺需求。该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十分方便、外形美观。该型设备的成功研制,是光电所光刻机团队将光刻工艺需求与设备研发紧密结合的产物,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光电所研发团队还积极与潜在用户单位进行需求沟通和工艺探索,利用中紫外波段(峰值波长310nm)在光敏玻璃(FOTURANII)上完成了高深宽比结构的制备直接光刻,设备已经销售数台,并与德国肖特(SCHOTT)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五、博特精工:加快推进高档机床用主轴项目

  工信部2016年工业强基工程(第二批)招标工作,在第二批的14个重点方向中,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得一标,分包最大机床用主轴项目。本项目计划用空气静压及水静压轴承电主轴配置数控机床,以实现高精度、高表面质量加工和高效率加工,在精密电子产品和光学零件等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该项目于2016年开工,预计于2019年完工。

 

  目前,博特精工正加快推进项目,积极研发,提高加工工艺和艺术水平,预计一年后可生产。为了改变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中的不足,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成立北京科技大学博特主轴技术工程中心,提高加工精度和工艺水平、优化水静压电主轴结构,该中心集产、学、研于一体。

 

  液体静压主轴的市场主要是各类精密超精密机床,其中又以高精度磨床为主。用水静压电主轴替换传统的皮带传动式主轴,对于带动磨床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相比传统滚动体轴承,由于作为润滑介质的空气粘度很小,空气静压轴承具有摩擦磨损小、发热少、耐高低温和寿命长等优点,同时气膜的误差均化效应使得其具有非常高的回转精度,这些优点可以使得空气静压电主轴能够达到很高的运转速度和旋转精度,从而具备实现高速和高精度切削的条件。”博特精工朱继生介绍,近几年为实现数控机床的高速度、高精度,一些非传统的轴承形式得到迅速发展,在这方面,空气轴承和水轴承是代表。

 

  项目将于2019年1月进入产品产业化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已解决关键技术和生产问题,设计出产品系列化规格,添置关键设备和检测装置,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求。“我们计划先生产出一批20套以上的静压电主轴,与机床主机厂配套,并在20台以上数控磨床上应用,形成年产10000套的生产能力,实现将高速主轴研制做成产业化的目标。”


六、宁夏高档数控珩磨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铸造3D打印等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进展顺利


  截至目前,在高端铸造智能工厂标准体系中,宁夏共享集团的铸铁工艺智能设计试验验证平台、砂型铸造3D打印成形智能生产试验验证平台、铸铁熔炼浇注智能生产试验验证3项平台建设,已完成了平台设计任务书编写、功能和技术指标确定、试验验证平台搭建、测试和验证。


  在工业机器人智能产品标准体系中,宁夏巨能机器人已主持申请行业标准1项,参与编制2项国家标准。


  在高档数控珩磨机床智能产品标准体系中,银川大河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研发的《轿车发动机缸体珩磨机生产线》,正在等待用户验收和批量化生产试验验证。


  在专门化数控车床标准体系中,宁夏新瑞长城机床承担着专门化数控车床标准的制定。


  宁夏力成电气承担国家工信部《智能配网成套开关设备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正在制定10KV成套开关设备智能化装配规范、成套配网开关设备制造新模式等相关规范。


七、瓦房店再获“中国轴承之都”殊荣

 

  8月4日,“中国轴承之都”复审专家组在对瓦房店轴承产业进行全面考察后,一致同意继续授予瓦房店“中国轴承之都”称号。


  2007年,瓦房店被授予“中国轴承之都”荣誉称号,2012年瓦房店顺利通过“中国轴承之都”第一次复审。5年来,瓦房店充分利用“中国轴承之都”品牌优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推进轴承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产品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截至目前,瓦房店已经形成了以瓦轴集团为龙头,规模企业为主体,大中小轴承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


  复审专家组认为,瓦房店轴承产业充分发挥了“中国轴承之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了跨越性发展。


八、上海交大研制出超强纳米陶瓷铝合金,强度超过“太空金属”钛合金


  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浩伟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出超强纳米陶瓷铝合金,让铝里“长”出陶瓷,这种新材料不仅轻,强度和刚度甚至超过了“太空金属”钛合金,有望带动航空、汽车、高铁领域步入更轻、更节能的新材料时代。


  研究人员采用“原位自生技术”,通过熔体控制自生,陶瓷颗粒的尺寸由几十微米降低到纳米级,突破了外加陶瓷铝基复合材料塑性低、加工难等应用瓶颈。纳米陶瓷铝合金重量轻,且具有高刚度、高强度、抗疲劳、低膨胀、高阻尼、耐高温等特点,即使外来作用力“泰山压顶”也能做到“岿然不动”,可以称得上是四两“扛”千斤。


  “纳米陶瓷铝合金3D打印构件可以达到锻件的性能。我们正加紧合作,助推国产大飞机用上这种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王浩伟教授说。


九、安徽航天机床制造公司程飞飞技能大师(磨床)工作室获批博望区首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记者从博望区人社局获悉,安徽省航天机床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程飞飞技能大师(磨床)工作室,日前获批成为马鞍山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也是博望区首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博望区此次被认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以程飞飞名字命名的,程飞飞本人曾在博望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磨工职业竞赛一等奖”,晋升为技师职业资格,获得“马鞍山市技术能手”称号,后又考取了“磨工二级”证书。他在磨床工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利于带好进入工作室的人员队伍。他有比较全面的技能技巧和经验,能独立解决磨床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降低了客户退返率和投诉率。在降本节支方面,能为公司每年节约生产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十、上半年机械工业高于上年同期 实现利润8576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8日表示,1-6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4和3.5个百分点,高于机械工业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1-6月机械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上年同期4.9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8576亿元,同比增长14.69%,高于上年同期8.16个百分点。机械工业主要效益指标呈现趋好的态势。


  1-6月,除汽车行业外,农业机械、内燃机、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石化通用、重型矿山、机床工具、通用基础件和食品包装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机械工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上半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35万亿元,同比增长4.61%,虽然仍低于上年同期1.54个百分点,也低于同期全社会和制造业投资增速4和0.9个百分点。


  另外,成本压力依然较大。1-6月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1.7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07个百分点。“人工贵、融资贵、用能贵依然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物流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快速增长也是机械企业近期成本上升的因素。”陈斌表示。


  陈斌称,综合来看,2017年机械工业将延续向好的态势,行业运行保持平稳,考虑到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的因素,预计全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8%左右,对外贸易出口有望结束连续两年的颓势,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十一、中美工程师发明世界上“最轻”打印3D材料

  近日,中美两国工程师共同发明了一种“最轻”的3D打印材料。据悉,这一最新发明的石墨烯气凝胶被世界吉尼斯纪录评定为世界上密度最低的3D打印结构。


  据外媒报道,石墨烯气凝胶每立方厘米仅重0.5毫克,一小块方形的3D打印石墨烯气凝胶可以轻松地挂在小麦的单个麦芒上而不会将之压弯。


  据了解,石墨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极具物理及电子属性,是由碳原子按六角形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单原子层结构。3D打印石墨烯技术难度很大,但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只需使用石墨烯氧化物及冷冻水的简易打印方法。工程师们使用的是带有两个喷嘴的改良版喷墨打印机,只需少量原材料即可3D打印出多种形状的石墨烯气凝胶。将3D打印出的石墨烯氧化物与水的混合液滴置于零下20摄氏度冷冻库中的冷凝板上,即可产生石墨烯和冷冻水的3D冰结构,石墨烯可在冰结构中保持自身的形状。打印完成后,再将3D打印材料放置在冷冻干燥器中进行除冰。最后3D打印的石墨烯气凝胶即可在室温中保持形状。


十二、俄罗斯研发出智能钳工工业机器人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新闻处称,其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部共同研发了一套新型自适应工业机器人系统,可用于五金铸件加工。据称,这项新技术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现在,机器人的部件正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远东仪表厂(Dalpribor)接受实际检验。


  远东联邦大学工程学院自动化与控制系系主任弗拉基米尔•菲拉列托夫解释说,此前机械加工由人工完成,占用大量时间,还会产生大量废品。而这套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方法,无需工人操作,机器人能自行判断需要机械加工的地方,并完成高精度操作。按计划,该系统不久之后就将完全投入远东仪表厂的生产流程。系统、设备和软件均受到专利保护。


十三、西门子全球首个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双中心”落户成都

  近日,成都高新区与西门子公司签约,建立西门子工业软件全球研发(成都)中心和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


  此次签约标志着西门子全球首个“双中心”正式落户成都。其中,西门子工业软件全球研发(成都)中心将成为西门子在华建立的首个专注于MindSphere的研发中心,将加速推动成都向工业云、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智能制造领域迈进。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包括智能制造能力中心、智能制造专业实验室、行业解决方案研究中心、人才培养平台四大功能板块,将建成四川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开放式创新服务门户,与本地高校、企业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以创新中心为纽带的智能制造生态圈。


十四、达诺巴特机床成功开发出用于钢管高精度锯切的高效全自动柔性系统


  达诺巴特(DANOBAT)设计开发了高效全自动柔性系统,适合客户的不同需求。这个方案是为一家跨国钢铁公司开发的,用于切削高附加值钢管,同时确保材料浪费最小。


  达诺巴特作为机床制造商,为高附加值钢管的切割开发了高精度多片锯切解决方案,用于汽车、石油天燃气和轴承制造等战略领域。这一方案得到了客户的认同,可帮助客户切割各种等级的钢材,直径范围60-280mm,最大厚度40mm,长度范围25-400mm。不仅于此,达诺巴特系统的高柔性架构使其可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其它功能。


  达诺巴特开发的产品集成了工业4.0技术,适合零缺陷制造架构,满足切口最小化要求,减少切削时的材料浪费。这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工艺参数分析、加工单元和外围设备。这种智能全自动方案带给客户高产能和高加工速度。材料浪费最小,同时确保获得高质量产品。


  在这个背景下,达诺巴特收购了芬兰Plantool公司,这家公司专业于圆锯设计并提供可靠的高精度解决方案,并采用最新的软件控制系统。达诺巴特整体解决方案与Plantool公司的结合,将最前沿生产系统变为现实,满足了用户不同的需求。


十五、丹佛斯收购获得全球领先传感技术 ,工业自动化产品技术重磅升级


  8月6日,丹麦最大工业集团丹佛斯宣布收购一项全球领先的传感技术,该技术将大幅巩固、提升丹佛斯的研发和制造实力,助力其为客户开发出可在更高温高压环境下运行的传感器。该技术原属全球最大的独立传感器制造商——森萨塔集团,是其凯维力科(Kavlico)品牌下专门服务于工业客户的薄膜产品线。


  丹佛斯本次收购的凯维力科薄膜技术将被整合融入丹佛斯制冷事业部下属的工业自动化部门。此次收购还包括一处位于德国汉诺威的生产和配套设施。该厂区的所有员工也将整合成为丹佛斯大家庭的一员。凯维力科致力于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力敏传感器等多种在恶劣工况下运行的特种传感器的生产和设计,在这一领域有着50多年的丰富经验。


    丹佛斯工业自动化部门隶属于丹佛斯制冷事业部,拥有四大家族产品——压力变送器、温度传感器、电子压力开关和电磁阀,产品广泛应用于船舶工业、移动液压机械、固定液压机械、风能、水工业、铁路机车、供热设备和空气压缩处理等领域。中船工业集团、三一集团等国内各相关行业领先企业都是丹佛斯工业自动化部门的重要客户。


十六、担心失业 韩国引入世界首个“机器人税”


  据外媒报道,由于担心机器替代人类工人造成大范围失业,韩国推出了世界上首个“机器人税”,它们认为减少税收优惠政策能提升生产力。在新的税法修订案中,韩国将减少对自动化产业的税收优惠,今年年底新的税法就将正式生效,机器人税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据KoreaTimes报道,韩国政府希望通过机器人税弥补人类工作岗位被替代后造成的个人所得税收入损失,同时在失业率大幅攀升前积累更多的社会福利资金。


  业内专家预测,机器人不久的将来会在多个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到2030年英国三分之一的工作岗位会被机器和人工智能霸占。专家表示:“虽然新的税法并非直接针对机器人征税,但事实上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已经是自动化产业的两大支柱,因此政府针对的其实还是机器人。”


  不过,使用机器人和制造机器人的公司不愿意了,它们表示机器人税对自家业务不利,而且会阻碍创新。普华永道表示,现在受自动化威胁最大的行业包括运输、制造和废物管理等,不过那些需要思考和创意的工作机器人恐怕还替代不了。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