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智能铸造高级研修班在银川成功举办
日前,由中国铸造协会、自治区经信委主办,共享装备、中铸协职教培训中心承办的“2017智能铸造高级研修班”在银川市臻君酒店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5家企业,70余人参加了本次高级研修班,其中80%以上为企业中高层领导干部。共享装备董事长彭凡出席并做主题讲座,向参加高研班的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本次研修班的开班仪式由中国铸造协会职教中心主任景立文主持,中国铸造协会执行副会长支晓恒出席并致辞。
据悉,此次高研班采用“理论教学+现场参观”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围绕“铸造行业转型升级的思路、铸造智能工厂模型及实现路径、铸造虚拟制造技术研究及应用实践、基于互联网的全面集成的数字化企业建设、共享工业云平台、智能工厂的规划和建设、铸造3D打印国际国内研究及行业经典案例、铸造砂型3D打印设备、3DP打印技术在铸造领域的应用”等主题内容开展。
通过学习,学员们表示,本次研修使他们充分了解到共享装备转型升级的先进理念和实施经验,不但开阔了眼界,而且还拓宽了思路。部分企业家学员说,共享装备转型升级之路带给他们很多启发,这对今后本企业的转型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希望后期能够多举办类似的研修班,充分发挥共享装备、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作为行业标杆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传统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铸造强国梦。
二、全国增材制造产品质量提升会在江苏召开
8月11日,全国增材制造产品质量提升会在江苏无锡召开。本次会议通报了2017年增材制造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总体情况,相关专家学者就增材制造行业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技术差距进行深入研讨。
近年来,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检测和标准支撑不足、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创新能力不足、高端装备及专用材料亟待突破、应用广度深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作为质量主管部门,质检总局在今年3月份启动了“新业态、新消费”质量监测服务专项行动。增材制造作为新兴先进制造形态,也被纳入质量监测服务行业目录之中。
据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增材制造产品质量监测服务专项行动,通过召开行业座谈会、实地调研、采样检测等方式,开展了中外增材制造质量比对分析,发现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增材制造行业相比,我国在专用材料、装备、核心器件、软件自主化、装备打印精度等五个方面存在差距。下一步质检部门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从完善政策制定、推动标准制修订、开展质量帮扶等3个方面继续推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该负责人强调,质检总局将建立健全“新业态、新消费”质量监测服务长效机制,在摸清新业态、新消费家底的同时,找准质量差距,补齐质量短板,为新消费找准质量支点,实现新兴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健康发展。
三、中国需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腾讯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指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储备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应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
该报告分析认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主要从业人员集中在应用层,而美国主要集中在基础层和技术层。
分领域来看,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美国员工人数是中国的3倍,美国20200人,中国6600人;在处理器/芯片领域,美国有员工17900人,中国仅1300人;在机器学习应用领域,美国有员工17600人,中国有员工9800人;在智能无人机领域,美国员工人数是中国的1.98倍;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领域,美国员工人数是中国的2.87倍。中国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人才多于美国,为6400人,是美国同领域人数的3倍。
报告分析,中国高校在较长时间内没有人工智能专业,而美国是人工智能概念的诞生地。
四、山东建成国内最大电力机器人产业化基地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前发布消息,截至今年7月底,469台国网山东电力研发的电力特种机器人已在国内30个省区“上岗”,占据国内电力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机器人技术在电力生产中的研发和应用,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电力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形成6大系列、20余种品类的“电力机器人家族”,产品种类丰富,覆盖输、变、配、用等电力行业各环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1%。
据了解,国网山东电力承担国家“863计划”等电力机器人重大科技项目40余项,累计提出国家标准11项,颁布行业标准4项、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10项,荣获国家级奖励7项、专利授权200余项,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国网山东电力所属的鲁能智能电力机器人生产基地,现已具备年产500台、年产值2亿元的生产能力。
目前,国网山东电力实现了从110千伏到1000千伏全部电压等级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全覆盖。通过配置电力智能化巡检机器人,实现了全自主、高效率、全天候巡检,极大地推进了“机器代人”进程,巡检频度提高了3倍,累计发现设备缺陷隐患2000余处,人工例行巡视工作量下降了31.4%。
五、山东省先进钢铁加工技术推介会召开
日前,由山东省科技厅、中科院沈阳分院共同主办的中科院STS区域中心项目验收会暨先进钢铁加工技术推介会在济南召开。殷瑞钰院士、李依依院士及多位中科院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山东省内重点钢铁铸造、加工和应用企业逾150人参会。会上,中科院金属所多位专家就“高纯净稀土钢研究进展”“超高温耐热钢研发与应用”等先进钢铁加工技术做了推介,并与山东企业进行了现场互动。
钢铁产业是山东省优势传统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品档次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能耗高、减排压力大。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好科技创新在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中科院沈阳分院和山东省科技厅于2014年共同组织召开了“中科院-山东省先进钢铁材料加工技术推介会”,着力推介中科院金属所在钢铁材料加工技术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为科研单位和省内钢铁企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积极促成院企开展深度技术合作。会后,山东省科技厅又特别组织了对山东省钢铁行业、先进制造领域重点企业的调研,推动了中科院金属所和一批重点企业合作,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并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和中科院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关注。双方还共建了“金属所山东技术中心”。
六、西门子宣布研发下一代HL级燃气轮机技术
重型燃气轮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E级、F级和H级几代产品,目前西门子的SGT-8000H重型燃气轮机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燃机产品之一,而西门子打算进一步衍生其技术发展出更先进的HL级燃气轮机。
西门子表示,更先进的HL级燃气轮机,将结合一系列新的但已经经过测试验证的技术和设计特性,并具备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性能。目前HL级燃气轮机的联合循环发电效率达到63%,中期目标是达到65%。此外,西门子还表示,正在将许多新研发的关键技术转移到其整个燃气轮机产品系列上。在不久的将来,所有客户都可以享受到西门子燃机产品进一步的效率和性能提升。
新西门子HL级燃气轮机将至少有三个产品,分别为:SGT5-9000HL、SGT6-9000HL和SGT5-8000HL。所有的HL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效率都将达到63%以上。要达到这种性能,燃气轮机必须运行在高燃烧温度下。为此,西门子的专家们开发了先进的燃烧技术、创新的多层涂层、超高效的内部冷却功能以及优化的水蒸气循环。此外,优化的密封使冷却和空气泄漏最小化。同时,改进型3D叶片可以使压气机的空气效率更高。
目前,西门子正在进行部件和原型样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