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今日简讯-20170928
2017-09-28 悉恩悉机床网

一、“智能制造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重大软科学课题启动会在京召开


  20179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智能制造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重大软科学课题启动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课题组组长辛国斌主持会议。

 

  会上,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瑞华介绍了“智能制造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实施方案,中国工程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两家课题承担单位的负责人汇报了课题研究的总体考虑和进展情况。与会代表就如何做好课题研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辛国斌总结了推进智能制造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指出了当前智能制造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并对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加强与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试点示范企业和行业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深入调研,利用数据分析等先进手段支撑研究。

 

  中国工程院柳百成院士,部分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财务司、规划司、装备工业司等相关司局负责人,中国工程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二、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讨会召开

 

  2017927日,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范书建参加会议并讲话。丁汉、王华明、杨德森、蔡鹤皋、封锡盛、韩杰才等6位院士及中科院、清华、北大、北航、北理工、山大、南开、华南理工等单位的专家及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总经济师李怀东、沈阳市副市长张永伟、有关单位代表等30余人参加会议。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沈阳新松、哈尔滨博实等14家行业内优势单位,于2015年启动了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建工作,并成立了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近期,相关发起单位共同研究提出了《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会上,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介绍了《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与会专家重点就创新中心的体制、机制和建设目标进行了深入讨论。

 

三、2017年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品牌提升大会沈阳机床获两项荣誉


  作为全国质量月系列活动之一,92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暨中国机械工业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了“2017年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品牌提升大会”。会议对在品牌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39家质量诚信企业、30位质量品牌创建领军人物,17位优秀质量品牌工作者,13家质量品牌标杆,94个名牌产品、8个优质工程项目及9个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年和区域品牌创建先进组织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质量诚信企业”,i5智能机床获得“中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6年开展工业质量品牌建设活动,坚持质量品牌整体推进,引导企业以讲求诚信为基础、以提高产品实物质量为核心、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为导向、以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作为质量提升的成功标志,形成了质量标杆、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工业企业品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质量品牌。今年在主要工业领域推动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并加大推广力度,使我国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同时培育品牌,创建品牌,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品牌强国迈进。

 

四、厦门机电设备展示交易中心开业 汇聚“高精尖”技术


  27日,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一个汇聚了国内外“高精尖”智能制造技术的展示交易平台——厦门机电设备展示交易中心开业。这是厦门自贸片区开业的第二个重点平台,意味着厦门自贸片区重点平台建设再获突破。


  该中心整个建筑分为三层:一层为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设备、智能数控机床展厅;二层为轻型机电、商务机器人、智慧家居、商务智能展示体验馆;三层为技术培训、办公及商务配套区。据介绍,定位为智能制造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厦门机电设备展示交易中心将超越传统展销,集展示看样、订货交易、技术培训、生产方案解决、物流通关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延伸出国际贸易代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行业交流研讨等服务。


  截至开业,已有全球精密机床标杆品牌山崎马扎克,被誉为“机器人技术先驱和焊接应用首选工业机器人”的德国库卡机器人,全球工业机器人巨头日本发那科机器人,百年企业瑞士肖柏林机床,以及代表着我国技术创新领军企业之一的沈阳机床的I5精密机床等国内外一线品牌入驻。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第三大工具及制造集团台湾友嘉精密机械、台湾工具机行业内的“劳斯莱斯”台湾百德机械、全球线性传动品牌台湾上银的入驻,使中心形成了完整的台湾智能制造全产业链服务模块。

 

五、日本机床行业因中国需求上调订单预期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日本机床工业协会会长饭村幸生927日在东京举行记者会,将2017年全年订单预期上调至1.55万亿日元,较此前提高15%。这一预期达到接近2007年史上最高的1.59万亿日元的高水平。


  从订单预期的构成来看,预计内需比2016年增长13%,达到6000亿日元,外需增长32%,达到9500亿日元。增长的原动力是中国需求的复苏。进入2017年后,中国新款iPhone相关的设备投资需求逐渐显现,出现了来自电子产品代工服务的特需,大幅推高了订单额。


  日本机床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171~8月来自中国的外需累计达到2232亿日元,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的累计额。受中国强劲表现带动,日美欧发达国家的需求也很坚挺。虽然中国国内的电子产品代工需求有可能暴跌,但饭村指出,“中国的普通机械(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坚挺,拉动范围大。电子产品代工的风险能靠其他领域抵消”,认为订单预期有望达成。


  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还存在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这一利好因素。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推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对高性能的日本机床的需求正在增加。DMG森精机社长森雅彦针对中国客户表示,(由于制造品类升级)越来越难依靠以往的设备制造产品”,切实地感受到了变化。

 

六、德国工业4.0工厂在重庆江津建成投产


  927日,德国德立菲Duravit最大海外工厂在江津区珞璜工业园建成投产,该工厂采用全自动机器人施釉、无人自动导航车装卸,生动展示了德国工业4.0的竞争力。该工厂生产的虽是陶瓷脸盆、陶瓷马桶等传统卫浴产品,但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却成了它的显著标签。该工厂不仅设备先进,各核心生产环节都实现了网络互联,由机器自主协作完成,基本实现了无人化生产。


  在成形车间,负一楼的陶瓷泥浆通过管道连接到高压注浆机,20分钟就能生产6个陶瓷脸盆坯件,而一台普通的注浆机,8小时才能生产一个陶瓷脸盆坯件。这些设备还能将马桶连体注浆成型,使水箱与马桶连在一起。每台注浆机只有一个工人,这个工人并不负责设备操作,只是负责更换垫板这一简单而又轻松的工作。所有的注浆机都是按照电脑程序自动化作业。 在施釉车间,施釉作业是由多组机器人完成的。每组作业单元由两台机器人组成,一台负责喷釉,另一台负责传递坯件。两台机器人配合密切,只需2分钟就能完成一个马桶的施釉作业。陶瓷生产主要有成形、干燥、施釉、烧制等核心生产环节,每个环节都伴随着大量的装卸搬运作业,这也是传统陶瓷工厂耗费人力最多的环节。而现在,这个工厂全部用无人自动导航车代替了工人。


  德国Duravit集团总裁弗兰克·李希特说,这个工厂遵循德国工业4.0准则,将所有生产设备进行互联,并通过精密的自动化算法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因此,这个工厂不仅整洁有序,还可不断地提高作业效率。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