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控机床“大脑”中国标准提案获得国际认可并成功立项
摘要:我国机床数控系统国际标准提案的成功立项,标志着我国在机床数控系统国际标准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数控机床“大脑”国际标准将融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两机”专项和数控机床专项现场对接会在北京召开
2018年3月2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办,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承办的“两机”与数控机床专项(下称“两个专项”)现场对接会,在航天科工三院召开。来自科技部、财政部以及“两机”和机床行业55家企业的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要高度重视两个专项对接的重要意义,两个专项都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制造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做好两个专项的统筹对接工作,既是技术和产业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实现制造强国的客观要求。他强调,各单位要坚持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开放竞争、总结经验,深入贯彻领导小组的各项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形成工作合力,以竞争促发展,建立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的新型举国体制。他要求,要以这次对接会为契机,研究建立两个专项的长效对接机制,创新协同模式,加速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会议期间,12家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及机床企业共同发起了国产装备提升倡议书,共同倡议“两机”与机床企业长效合作,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统筹建设一批高档数控生产系统重大示范工程。参会企业代表实地考察了航天科工三院的航空产品零部件数控示范生产线,就供需对接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三、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成立机床专业委员会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机标协)机床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21日在北京召开。出席成立大会的有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北京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中机标协的领导代表及第一届机床专业委员会79个单位的82名委员。会议上宣读了中机标协对机床专业委员会组建批文。第一届机床专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8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6名。秘书处设在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会上,国标委对团体标准作了详细介绍并对机床专业委员会在各方面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中机联要求机床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必须是“管用的”、“高效的”,同时要充分体现团体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将新技术、新方法纳入团体标准。机床协会领导代表强调要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和机制,机床协会团体标准的相关工作也在有效推进中,并指出要在工作中加强沟通与协调,希望通过相关各方的工作来影响和规范市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开创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随后召开的机床专业委员会核心层第一次工作会议,审议了《机床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讨论了相关具体事宜。根据机床专业委员会实际情况,会议决定在机床专业委员会内设立金切机床、电气及数控系统、锻压铸造、特种加工、刀具等几个工作组,并希望各工作组会后即可开展相应工作。
四、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联盟成立
3月29日,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工程院举行。众多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知名院士或领导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成立大会。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在讲话中从建设制造强国与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强调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性。周济院长指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根本和基础。因此,建设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意义重大,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应同心协力,建立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为加速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做贡献。
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和要求,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根据工信部的规划,中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在顶层设计方面走在前段,《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和《关于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提出统筹推进、形成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节点的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
五、工业互联网助推工业体系全面升级
摘要:目前,工业互联网被认为是未来工业领域的发展大趋势,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促进工业互联网和工业的整体发展。在我国,工业互联网同样备受重视,并提出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两大国家战略。
六、温岭实施“标准化+团体”战略探索机床装备行业转型新路径
摘要:制定团体标准,抢占行业制高点。选择有自主创新和市场占有率的机床工具产品,以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数控动柱立式车床 第一部分:精度检验》《高速干切齿轮滚刀》等10项机床工具标准。
详情:温岭实施“标准化+团体”战略探索机床装备行业转型新路径
七、“共享机床”能否引领制造业走向高端?
摘要:“共享机床”作为一种新型“共享生产端”模式,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被认为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突破口。
八、让“超硬”产业有底气更硬气——《河南省超硬材料学科与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摘要:河南拥有“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建)”、“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中心”等一批国家级行业技术机构。无论市场占有量还是技术领域,河南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已经在国内形成了整体竞争优势。
详情:让“超硬”产业有底气更硬气——《河南省超硬材料学科与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九、天津大学与哆乐数控联合研制出世界首款内圆弧齿剐齿刀具
摘要:使用该刀具加工具有内圆弧齿的机器人RV减速器针齿壳,加工效率为高速插齿的两倍;齿形误差和齿距偏差均控制在0.01mm以内,甚至更高,齿距累积偏差可控制在0.02mm以内。
十、国内首条粉末冶金生产线在江苏丹阳启动建设
26日,总投资5亿元的国内首条粉末冶金生产线建设项目在位于江苏丹阳的天工国际启动,建成后将填补国内粉末冶金规模化生产空白。
粉末冶金是以金属粉末为基本原料,用成形烧结制造金属制品的一种新型金属成形技术,已被业界公认为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制造技术。目前,我国粉末冶金材料规模化生产处于空白,产品全部依赖从法国、奥地利、美国、日本等国进口,与传统材料相比,粉末冶金材料具有成分均匀、组织偏析小,易实现更高产品合金化、材料强韧性好、几何尺寸稳定、等向性能优等特点,粉末冶金材料生产将彻底摒弃传统生产工艺能耗高、附加值低、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
据介绍,天工立足粉末钢锭、近净成型、增材制造(包括低碳模具、不锈钢、3D打印)三个发展方向,建设国内首条规模化粉末冶金生产线。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表示,天工启动建设的粉末冶金材料生产线,将为汽车、航空航天零部件等不同行业粉末冶金制品提供高质量原材料支撑,促进转型发展,实现由原来减材制造向增材制造(3D打印)的转变,缩小我国与先进工业国家制造能力的差距。
十一、我国3D打印钛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近日,笔者从2018哈尔滨寒博会上获悉,本次参展的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经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并完成了首台国产冷坩埚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钛合金制粉设备的集成制造,实现增材制造3D打印专用钛合金粉的生产,打破国外增材制造金属原材料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
据了解,由于钛合金具有熔点高、活性高的特殊性质,增材制造专用钛合金粉末是制备难度较大的一种耗材粉末。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通过两年的研发,先后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增材制造专用钛合金粉的生产,打破国外增材制造金属原材料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30吨优质钛合金粉末产品,一方面解决国家军工、国防单位所需要的高性能钛合金粉末供应;另一方面,促进国内金属粉末制备技术发展,提前布局未来全球增材制造原材料市场。
十二、首家机器人综合检测机构成立
28日,记者从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于日前正式获批成立。
据悉,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共同负责筹建,具备机器人整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功能、综合性能、安全性能和工艺性能等多种性能检测能力,能够完成数十种涵盖工业、移动、服务、特种四大系列机器人及机器人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综合检测工作。
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的正式运营将填补国内机器人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的空白,成为国内目前惟一的专业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专业检测机构,对推动我国由装备制造向装备创造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工业机器人用上国产“关节”
28日下午,在天津七所高科技有限公司,装有国产RA减速器的自动焊接机器人正在进行测试,1米多长的机械臂,就像灵巧的手臂,时而弯曲,时而翻转,总能够准确找到不同的焊接点,让焊接效果更精准。记者了解到,由中船重工707所完全自主研制的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RV减速器,将在年内开始大规模商用,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实现完全国产化制造扫清最大障碍。
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能够灵活自如地运动,可靠地完成工序任务,并确保工艺质量,完全依赖于减速器等控制系统。减速器好比是工业机器人的关节。
据了解,国内的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RV减速机主要从日本进口,极大地制约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和发展。中船重工707所经过4年多努力,开发出RV减速机,主要应用于焊接和喷涂等工业机器人和风电设备,俱备高精度、体积小、扭力大的特性,可使机械手臂在外观结构设计上更轻巧,并实现较高效率和较长使用寿命,提高减速比的同时也减少了震动和启动惯性。
十四、数控设备维修师胡明华:像探案一样维修
摘要:胡明华带领团队成功维修了中国二重8万吨模锻机高压大型驱动装置、中科院成都光电所DIXI 1200JIG高精密数控机床主轴驱动系统等,克服了国外禁运和技术封锁带来的困难,为国防军工产品、航空航天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五、美国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研究所DMDII宣布创建制造业安全网络中心
摘要:DMDII执行董事托马斯?麦克德莫特说,“我们需要考虑保护我们的制造设备,就像保护我们的笔记本电脑那样,而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意味着我们要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更快地实现这一目标。”
详情:美国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研究所DMDII宣布创建制造业安全网络中心
十六、Hexagon海克斯康2018年度PC-DMIS用户组会议预告
摘要:作为海克斯康首屈一指的跨行业技术会议届时将把全球测量软件用户聚集在一起,与PC-DMIS开发和应用专家们面对面商谈。
详情:Hexagon海克斯康2018年度PC-DMIS用户组会议预告
十七、美的与库卡公布机器人计划全球版图
摘要:美的方面表示,此次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的目标是拓展工业机器人、医疗、仓储自动化三大领域的业务,顺应中国市场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和智能物流、新零售等方面的高速发展需求,开发适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自动化业务板块的全面高速增长。
十八、Walter瓦尔特积极投入工业4.0教育培训 为数字化转型做准备
“工业4.0”意味着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信息技术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智能化的互联生产方式。模拟和数字世界的相互联系需要不仅需要企业、更需要大学不断改变姿态去应对。
Walter瓦尔特是工业4.0领域的先驱之一。作为加工业精密工具制造商,瓦尔特正处于优化零部件加工的关键位置。同时,作为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了有更广阔的前景,该公司正在利用数字化组件和应用程序来补充其工具产品的范围,从而能够持续监控加工过程。数字化转型是沃尔特当前最重要的公司目标之一。这条成功之路上需要数字专家,这就是为什么该公司也积极参与到未来工业4.0专业培训中的原因。瓦尔特公司目前正在与德国曼海姆双元制大学(DHBW)达成具体的合作——一个主修过程工程与数字管理的商业信息系统科学合作学士学位。
十九、Autodesk欧特克AutoCAD 2019将多种不同程序集于一身
摘要:AutoCAD将不再被拆分成不同的程序,比如AutoCAD建筑版、AutoCAD电气版、AutoCAD机械版、AutoCAD Raster Design图形处理软件和AutoCAD Map 3D地理图形制作软件。AutoCAD 2019是AutoCAD所有垂直产品的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