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圆满落幕
历时5天、参展规模和专业观众数量均创历史新高的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2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落幕。本届工博会共吸引专业观众17.4万人次,中外企业首发首推超过300项新技术与产品。
本届工博会共设立8个专业展区、12个展馆,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2631家展商参展,涵盖了制造业从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到先进制造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绿色制造全产业链。为了扩大中欧经贸合作,今年欧盟18家创新企业首次参展,展示其全球尖端创新产品,涉及绿色建筑循环利用、碳排放和回收等技术和设备。
历经20年发展,工博会通过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和品牌化运作,集展示、交易、评奖、论坛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逐步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装备制造类大型国际品牌展之一。
二、机床协会团体标准工作继续深入实施
日前,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有关委员和秘书处成员召开了“协会团体标准第二批计划项目立项评审会议暨协会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第三次工作会议”。来自北京北一机床、齐重数控、青海一机、烟台环球机床、华中数控、博特精工、汉江机床等企业的7位委员及协会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成员共23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主持人介绍了分支机构2018年申报协会团体标准项目情况(涉及五个分会,共申报17项标准),对协会开展团体标准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及实施方案做了说明。来自机床附件分会、数控系统分会、铣床分会、特种加工机床分会和滚动功能部件分会的代表分别对2018年申报的协会团体标准项目做了立项说明和项目总体情况介绍。这次申报的标准项目中包括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项目、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课题研究制定的标准项目、协会团体标准重点支持的“产品质量评价规范”试点研制项目等。会议代表对申报项目进行了质询和审议,15项标准通过了立项审查。
承担2017年第一批协会团体标准计划项目的重型机床分会、涂附磨具分会、铸造机械和锻压机械分会分别汇报了标准制定工作进展情况,并表示力争在2018年底完成首批协会团体标准报批工作。
三、山东滕州将打造中小型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基地
近日,经专家论证,济南、枣庄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实施方案已获得通过,今年10月起至2020年底,两地将分别打造大型高效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和中小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基地。
目前,枣庄市中小型数控机床产业主要集中在滕州市,机床企业共3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从业人员约3.8万人。产品门类相对齐全,产业集聚效果显著,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但也存在骨干企业规模较小,装备水平整体偏低,配套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
枣庄在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滕州机床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点,成为全国中小高档数控机床行业有重要影响力的生产基地。具体来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以上,机床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发展10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数控机床功能部件骨干企业。高档数控机床比重超过15%;努力发展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与主机发展相匹配;新成立2家数控成套设备公司;现代制造服务收入占基地总销售收入的20%。除此之外,枣庄在方案中还给出了一系列较为亮眼的保障措施。
四、2018年数控机床智能化改造培训班在创世纪正式开班
近日,由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旨在提高提高各院校数控技术应用、维护维修及机床升级改造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完成数控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数控机床智能化改造”培训班在深圳市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正式开班。
中国机床市场规模每年2800亿元,其中高端机床900亿元依赖于向德、日、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在数控系统、丝杆导轨关键方面我们与这些机床发展早、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国内大型国有机床企业因经营理问题发展举步维艰,民营企业扛起了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大旗,而创世纪公司作为行业新锐力量,立足3c行业,深耕传统机床业务,直面台湾、韩国机牌竞争。
在开班仪式上,深圳市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育银勉励参与培训的师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掌握数控机床技术,为撑起中国机床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次培训及技能大赛上,数控机床将采用台群精机t-v6加工中心,台群精机在市场上有着不错的占有率和知名度,师生们将通过本次“数控机床智能化改造”培训班迅速掌握性能,在后面的中国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五、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3D打印产品荣获国际大奖
9月17日,在世界粉末冶金领域最高级别的会议——2018年世界粉末冶金大会暨展览会上,由中航工业一飞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研发制造的“激光增材制造高强高损伤容限钛合金系列大型复杂高效能整体构件”荣获2018世界粉末冶金大会产品奖,且在10个获奖产品中排名第一。
世界粉末冶金大会产品奖旨在奖励国内外粉末冶金领域中具有重大创新性、重大影响力、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应用前景的高端装备产品。一飞院获奖产品“激光增材制造高强高损伤容限钛合金系列大型复杂高效能整体构件”是与北航合作,将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相结合研发而成的大型飞机金属构件,并在大型运输机上成功应用。
在大型运输机研制过程中,一飞院充分利用北航团队国际领先的高性能大型关键承力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成果,发展出飞机先进高效能轻量化新结构及其设计新思路与“结构-材料-制造”一体化快速研制新模式,实现了数十种规格激光增材制造大型关键金属构件的装机应用,并创造了迄今世界最大的飞机激光增材制造超大型整体钛合金框的纪录。这些大型3D打印件的装机应用,不仅为飞机结构带来显著的减重效果,还使一些结构件大大简化,在保障型号研制和提升飞机性能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中国电科攻关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核心技术
近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SEMICORE烁科”系列品牌,旨在整合公司在国家电子工艺装备研发、制造及服务领域的技术能力,继承军工科研院所传统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攻关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核心技术。
中国电科副总经理李守武表示,近年来电科装备围绕做强做优集成电路核心装备,建立了关键装备工艺开发验证平台和装备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大力推进集成电路核心装备发展,攻克了离子注入设备、化学机械抛光设备等部分关键技术,同时辐射带动了新型平板显示器装备、光伏装备、动力电池材料装备等泛半导体装备的发展。
目前,中国电科已有多台12英寸离子注入机进入北京中芯国际生产线量产,量产工艺覆盖至28纳米,12英寸晶圆累计产量约300万片,200毫米CMP天津厂验证获得圆满成功。据悉,随着品牌的发布,烁科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将搭建装备研发与工艺验证平台,持续聚集行业领军人才、海内外优秀人才,不断突破集成电路装备核心技术,推动离子注入机、CMP等装备进入生产线批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