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工科技重点围绕“激光+自动化”规划布局
近日,对于投资者提出的“公司持续在激光微纳加工领域投入,已经完成了面向IC的制造装备突破。我的问题是,在半导体这一块的订单合作情况怎么样,具体有什么规划布局?”,华工科技给出了回复。
华工科技表示,华工激光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激光微纳加工领域布局和产品研发,目前半导体行业激光打标、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等销售业绩持续增长,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同时正在和客户合作进行新产品开发。
华工科技将继续加大资源投入,重点围绕“激光+自动化”规划布局,不断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实现高端产品国产替代。
二、飞秒激光诱导可让材料“智能生长”
记者10月22日从中科大获悉,受自然界的多种生物启发,该校研究人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合作,利用飞秒激光在形状记忆聚合物表面制备可重构结构,发现新的“聚合物自生长”效应。最新一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发表了该成果。
在一定的光、电、温度条件激励下,智能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可以靠自身的“记忆”呈现某种形态。中科大张亚超、胡衍雷、吴东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合作,在预拉伸形状记忆聚合物表面通过飞秒激光扫描,实现微尺度、局部可重构结构的“自生长”。他们发现,通过控制激光局部加热和烧蚀,微结构从表面生长出来,采用非对称激光扫描策略可以进一步调控所得结构。
该项工作还概念性展示了自生长可重构结构在信息加密、解密和微物体捕获、释放上的应用,这种智能表面结构还可应用到防伪、微结构印刷和超灵敏检测等领域。
三、海克斯康与中国计量大学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揭牌
近日,在中国计量大学40周年校庆之际,由海克斯康、中国计量大学联合建设的“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目前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其中仪器设备投入达2500万元以上,占地1000余平方米。这次,中国计量大学与海克斯康的深化合作,也是智能测量和检测服务迈入智能时代的重要信号。在揭牌仪式上,海克斯康与中国计量大学,一致认为“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是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背景下,在中国计量大学和海克斯康的深化合作中应运而生的,标志着智能测量和检测服务从此迈入智能时代。
今后,海克斯康将全力落地智能工厂,打造从仿真加工、自动化制造、品质加工到智慧大数据管理的大制造智能环。中国计量大学将以研究院的落地为契机,不断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为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未来,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将围绕智能制造、智能检测、精密测量等方面,开展产品、技术、专业检测方案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的研究,并且将根据社会需要,融入前沿的应用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与解决方案,共同助力中国制造业的再度飞跃。
四、农行出台措施支持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
近日,农业银行出台了《工业互联网营销指引》,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了工业互联网行业总体授信原则、发展目标、营销重点,并提出了加大金融创新和服务力度、做好行业研究与培训、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完善数据支撑等相关举措,为全行营销提供方向,全力支持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
《指引》明确,营销和储备一批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重点聚焦实力较强、行业领先、影响力较大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龙头企业和工业互联网优质解决方案供应商;重点支持用于IP化、扁平化、柔性化技术改造和搭建的工业企业内网建设项目等,积极营销一批优质客户和优质项目,推动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将密切关注工业互联网行业的政策变化,结合工业互联网不同子行业的特征,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合理设计用信方案,积极采取风险缓释措施,有效把控信贷风险。
五、欧洲航天局推出首台用于微重力条件的3D打印机
欧洲航天局(ESA)推出首台适用于微重力条件的3D打印机,该打印机专为打印航空航天质量的塑料件而设计,目前已经赢得了2018年TCT航空航天应用奖。
ESA的实验层技术制造(MELT)项目3D打印机必须能够在向上、向下、侧向等任意方向上操作,以便能够在国际空间站轨道上特定的和剧烈的微重力条件下使用。无论重力如何,每层材料与相邻层化学键合。该打印机基于熔丝制造工艺而设计,采用太空级认证的材料,旨在安装于标准的国际空间站载荷架内,能够符合空间站严格的安全标准。
MELT微重力3D打印机适用于多种热塑性塑料,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到聚醚醚酮(PEEK)等高熔点的工程热塑性塑料,PEEK的强度足以在空间站上代替金属材料使用,其功能也可以通过掺入具有特定性能(如导电、抗微生物等)的颗粒来改变。MELT 3D打印机可用于现场或按需制造必要的结构件,甚至可突破体积的限制制造,以降低成本。ESA材料和工艺工程师表示,这台3D打印机可以用来制造和维护长期在轨运行的零部件,还可以采用再生塑料进行打印制造,从而实现了一种全新的维护策略,可实现材料的闭环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