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统计,目前在佛山高新区内已经集聚了华数机器人、泰格威、新鹏等机器人集成企业50多家,囊括了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集成应用系统等领域,2017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
埃斯顿(广东)机器人有限公司开业当天在厂房内展示各种机器人和机器人工作站
【悉恩悉机床网】在佛山一环狮山出口,ESTUN的牌匾格外显眼,这家在国内销售额排名前三的机器人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埃斯顿”),其在华南地区设立的首家子公司于10月20日正式在佛山高新区开业,选址在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内。
工业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具体应用,人工智能赋予工业机器人在应用上更多的功能与可能性。2018中国·佛山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国际大会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交流和探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前景。
事实上,目前在佛山高新区有不少企业和领域已经开始探索,而随着此次大会的举办,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转型。
集成效应凸显营造机器人产业完整生态
尽管埃斯顿(广东)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厂房还没有正式建好,但是开业当天现场展示的各种机器人和机器人工作站,让出席的众多企业客户连连赞叹。随着埃斯顿(广东)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建设,名列国产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前五位的其中三个,包括埃夫特机器人、埃斯顿机器人、华数机器人均已落户佛山高新区。
作为国内高端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领军企业之一,南京埃斯顿2015年3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拥有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国产机器人上市公司之一。
“珠三角地区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佛山作为以工业为根基的城市,正在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一线城市。”南京埃斯顿董事长、总经理吴波表示,作为在华南地区的首家子公司,埃斯顿(广东)机器人有限公司将逐步建成华南地区生产、销售、研发、服务的总部。
在埃斯顿(广东)机器人有限公司开业前3个月,国际著名专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陈义明教授与佛山高新区、广东工业大学研究院、瀚海控股集团四方签署了《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新加坡Transforma Robotics Pte Ltd 关于建筑机器人项目落地佛山的框架合作协议》,这预示着佛山高新区建筑机器人正式“上岗”,一场“机器人+建筑业”跨界融合的变革悄然落地。
随着越来越多机器人项目的落户,机器人集成效应在佛山高新区日益凸显。据统计,目前在佛山高新区内已经集聚了华数机器人、泰格威、新鹏等机器人集成企业50多家,囊括了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集成应用系统等领域,2017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
不仅如此,目前佛山高新区内还集聚了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佛山市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机器人高端研发服务平台,并打造了佛山市机器人创新产业园、佛山机器人创新联盟等多个机器人产业发展重要载体,营造出“核心技术研发—机器人本体—机器人集成—机器人应用—工业大数据”的完整产业创新生态。
其中,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73亩,包含办公楼面积1.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面积6.4万平方米,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化理念的机器人产业园,助力佛山高新区冲刺全国20强。目前,该产业园区进驻率超75%,下一步将通过“三旧改造”的方式,建设新的产业园区,吸引更多机器人企业集聚。
实现机器人普及率达到63台/万人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集聚与发展,佛山高新区内实现智能制造的应用企业也越来越多。早在2016年5月,佛山市委、市政府就开始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百千万工程”,其背后,是希望通过智能控制、高端装备的升级,推进机器人规模化应用,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百千万工程”的主要实施者,目前佛山华数机器人已具备年产5000台(套)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能力,工业机器人整机销售已达2100台以上,已签约85条自动化生产线,2017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是2016年2.1倍。
不仅是华数机器人,分析目前进驻佛山高新区的机器人企业可发现,大部分企业都是瞄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展开的。比如,新鹏机器人公司专注于陶瓷喷釉、五金冲压、电子3C等行业;泰格威机器人公司专注于五金焊接行业;鑫星机器人公司专注于包装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等领域,为传统制造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智能制造改造方案。如今,包括阳晨厨具、雅洁五金、中南轮毂、迪赛纳等传统企业都纷纷实现智能制造。
“目前公司很多生产线都进行了改造,主要与新鹏机器人和华数机器人合作。”佛山市迪赛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亚军说,目前公司应用机器人超100台,在没有增加场地和人员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升25%,人力成本降低50%,年销售额增长30%,2017年产值达到3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南海全区累计机器人应用超6000台,全区机器人改造的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实现机器人普及率达到63台/万人。
让机械臂听懂“语言”机器人融合工业大数据
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不少企业开始把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相结合,开启人机交互新时代。在本次大会的首日,院士、专家将会深入佛山企业进行调研,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将会是他们的参观点之一。
走进佛山维尚工厂车间,从原材料分拣区开始,机械臂依据信息指令,对眼前的板材进行快速分拣。对于需要马上使用到的板材,将随着滚动轴的输送,进入下一个开料环节。完成开料的板材在RGV送件设备的输送下,又接着进入到了封边、钻孔、质检、分拣等环节。不仅仅是制造环节,该工厂内还建立起全自动的立体仓,在这个实现无人化的仓库里,系统每天需要对17926个货位进行自动分拣。
实际上,这些所有的工序,人们都可以在一个被称为“MES系统”的屏幕上实时看到监测,而这正是维尚家具数字化改造的成果。
从接到订单的那一刻起,维尚家具就把所有的订单分解成了不同的数据。作为一家定制家具企业,面对不同的订单需求,维尚家具会对同样需要某一类板木的订单进行合单。这些订单数据此后会直接跟生产设备对接,一板一码,让数据成为不同制造环节的沟通“语言”。
“目前我们在生产制造环节已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干表示,依托于这样的数据化生产,维尚家具破解了定制家具难以规模化生产的难题,整个材料的利用效率提高至93%。
为推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的融合创新,目前南海积极引进工业大数据平台支撑机器人应用的协同作业。其中促成了华数机器人与航天云网公司的合作,实现工业设备连接并使用云平台服务的行业定制模式。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