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成效初现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8日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快速增长。目前,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50家,部分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10万台套。
据介绍,技术标准方面,我国自主的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络技术已被纳入IEC国际标准,建设了10余个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测试床,覆盖时间敏感网络、工业软件定义网络、边缘计算、窄带物联网等。
“工业大数据、工业APP开发、边缘采集、智能网关等平台关键软硬件产业成为发展热点。”陈肇雄说,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方面,在钢铁、航空航天、机械、汽车、电子、家电等多个行业领域,在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仓储物流、产品服务等不同环节,涌现出一批融合应用创新,催生出新模式、新业态,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东北最大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在沈阳落成
11月9日,东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为齐全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华中数控(辽宁)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基地在沈阳永安机床小镇落成。同日,在国内数控机床行业享有盛誉的孙海亮技能大师工作室进驻该基地。
永安机床小镇位于沈阳西部,今年5月入选辽宁首批产业特色小镇。华中数控(辽宁)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基地是永安机床小镇的人才培训及储备中心,由国内数控行业领军企业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与辽宁东升智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基地占地2万平方米,建设实训室、技术训练中心、虚拟实训中心等教学场所,引进先进智能制造设备60余台,可同时容纳300人实训学习。
三、进博会德国代表团参观智能云科
11月8日,进博会德国代表团一行20余人参观智能云科,智能云科董事长特别顾问、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访问教授葛博士(Dr.Ganiyusufoglu)参与接待。
葛博士向来访的德国代表团重点介绍了智能云科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业大数据,指出:基于i5、iSESOL BOX和iSESOL WIS工厂数字化运营系统,智能云科打造了集“全国—省—地级市—工厂—车间”于一体的机床大数据,实现了生产底层数据的挖掘与穿透。小到一个工厂、一个车间的机床开机率、使用能耗等生产运行基本情况,大到一省、一市,乃至整个平台的机床接入量,累积使用工时及使用热力图,均可在工业大数据平台上呈现出来。智能云科基于社会化分享的理念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是为了推进工业领域的新旧动能转换,是一家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新型工业互联网企业,对于实现制造业态转型,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有极大助益。”
最后,针对德国代表团提出的“推进工业互联网具有相当大的实施难度”的相关疑议,葛博士指出:“智能云科团队深耕制造业十余年,对行业有着深刻洞察,能够切中行业痛点和市场需求,因此在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进程中,相对而言,比一般互联网从业者会容易得多,也就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四、友嘉集团携智能制造亮相进博会
智能无人小车自动上料、取件,机械手臂24小时不间断加工,制造全程由智能系统管理……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台湾友嘉集团参展的全自动智能机床每小时可制造零部件2000余个,吸引众多采购商的目光。
友嘉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机床制造商,旗下拥有37个品牌,50个机床生产基地分布美国、德国、意大利等13个国家和地区。进博会上,该公司展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约占其所在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面积的十六分之一,集中展示了用于制造汽车、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零部件的先进机床产品和代表“工业4.0”的智能制造设备,受到媒体和采购商高度关注。
友嘉集团一位负责人表示,友嘉集团正努力实现自动化、信息化,面向智能化希望借此次进博会展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争取更多采购商,提升高端市场占有率。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大陆市场非常广阔,甚至比整个欧洲市场都大。友嘉集团旗下的欧洲企业对进博会期望非常高。下一届进博会友嘉集团一定还来,而且参展规模更大、品牌更多。
五、金牛座”龙门铣提交展中销售申请
11月10日,也就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最后一天,本届进博会最大、最重展品“金牛座”龙门铣赶在当天下午6时前,向上海海关提交了展中销售申请,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金牛座”龙门铣是此次进博会最大“吨位”展品,来自德国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公司,这个高8米、总重近200吨的大家伙,却是做精细活的高手,机床精度可控制在4微米内。10月9日,被分装在12个集装箱内的龙门铣运抵上海洋山深水港,在办理了进口换单后,于10月11日上午正式向上海海关报关。上海海关在确认单证信息清晰准确之后,对龙门铣床进行了快速放行,从审核到放行,用时仅数秒。进博会期间,该龙门铣在智能及高端装备区展出,成为“巨无霸网红”,于8日下午5时签约售出,被江苏无锡一家民营制造企业购入,并将于展会结束后交付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