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庭正在实验室对一台机器人设备进行调试
【悉恩悉机床网】24岁就在瑞士联邦理工自动控制研究所担任工程师,年薪过百万;27岁放弃在读的博士学位和百万年薪回国,参与创办正棋机器人公司并担任总经理;28岁获得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今年31岁的姚庭,人生履历和业绩令人瞩目。
7月12日,记者在位于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的新北洋正棋机器人公司见到了姚庭。
“我本科在哈工大威海校区就读,然后去国外学习和工作了3年。”姚庭说,“机器人技术在国外已非常成熟,一些传统产业植入机器人技术后,工作效率和产品精度大幅提升。而在国内,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技术明显滞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国,为我国的机器人产业作一点贡献。”
姚庭的技术专长在机器人控制器领域,机器人控制器被称为机器人的“大脑”,原先我国只能依赖进口。在姚庭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终于研发出一种机器人控制器,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高端机器人控制器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日本一家公司是姚庭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为公司提供电机产品。“我们的产品质量完全可以与国外大品牌相媲美,而性价比更高。目前,这家日本公司从我们的供货商变成了客户,采购了我们大量的控制器产品。”姚庭自豪地说。
相对于逆袭国外品牌,姚庭更看重的是机器人对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传统的基因库基本是靠人工来查找和搬运样本,效率很低,而且低温环境对工人的身体伤害较大。我们研发了一种可以在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80摄氏度正常运行的机械手,目前已与一家新建基因库达成了合作,将共同建设智能信息化的全新基因库。”姚庭说。
在姚庭和他的团队努力下,更多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车间。姚庭团队开发的切割焊接机器人,机器人结合激光加工,进入车间的是金属板材,“走出”车间的是成品快递柜,中间完全是机械作业。用他们的技术改造后的纺织机械,管理成本降低50%以上,与富士康合作的手机外壳数据加工机器人,填补了国内空白。
姚庭既是一名技术研发人员,也是一位团队管理者,他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在开发产品时,并不是技术最先进的就是最好的,恰到好处就是最好的。比如说,我们一项技术在实验室已研发到第三代,但当前满足客户需求的话,第一代技术已足够而且更为经济,那我们就采取第一代技术。”姚庭说,“我们的团队组成也是这样,重学历但不唯学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