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今日简讯-20171220
2017-12-20 悉恩悉机床网

一、《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正式发布

 

  日前,《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以下简称《绿皮书》)在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闭幕式上正式发布,绿皮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组织编写。

 

  《绿皮书》全面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的进展,从综合、行业、区域和企业四个维度系统总结了推进智能制造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措施建议。其中:综合篇主要总结了我国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基础条件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总体进展。行业篇总结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行业、食品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等11个重点领域的智能制造发展状况。区域篇总结了北京、安徽、四川等18个省市推进智能制造的主要举措和发展状况。企业篇总结了我国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基本经验,围绕离散型制造领域的智能制造、流程型制造领域的智能制造模式、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式、远程运维服务5大新模式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

 

  《绿皮书》是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历程的客观写照,其出版有利于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状况,把握智能制造趋势,增强社会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二、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落户金湾


  近日,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产学研综合楼正式揭牌。实验室未来将着力瞄准广东省、珠海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促进企业产品技术提升,为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国家计委于1989年依托吉林大学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是我国唯一的以高压与超硬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所在的凝聚态物理学科是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项目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拥有高水平领军人才,是该领域国际一流科研平台和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温高压下合成超硬材料与新型功能材料、超硬多功能薄膜以及新型低维材料、高压下材料的新现象、新结构与新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实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与企业合作,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进行产业技术难题攻关,更大发挥科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实验室的成立将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注入新的力量,进一步促进学校“新工科”建设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增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应用基础研究水平。


三、合肥合锻参与的产业基金收购德国压力机公司全部股权


  中国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设立的智能制造产业基金近日与德国压力机制造商劳费尔签订股权收购协议,收购后者100%股权。根据协议,上述交易金额约为2400万欧元(1欧元约合1.18美元),将全部以现金方式支付。本次交易因涉及德国公司股权,尚需获得德国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合锻智能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集液压机、机械压力机、色选机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对于本次收购,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说,劳费尔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完全符合收购预期。劳费尔方面表示,收购完成后,公司经营地点和组织架构保持不变。劳费尔希望,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将帮助公司扩大海外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营收水平。


  劳费尔公司位于德国西南部城市内卡尔河畔霍尔布市,成立于1872年,是一家传承五代的中型家族企业,也是欧洲最早从事压力机设计和制造的企业之一。目前,劳费尔已经成为层压和复合技术、塑料和包装技术、成型技术和粉末技术领域的液压机和设备的领先制造商,拥有多项国际先进核心技术。


四、中国机器人竞赛器材和教学器材将有国家标准


  20日,国家机器人运动器材检测认证中心和国家机器人教学器材检测认证中心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时挂牌成立。两个中心的建立,将有效推动中国机器人运动和机器人教学规范化、标准化进程。

 

  机器人运动和教学是世界科技前沿的重点工作,为实现中国机器人运动和机器人教学的标准化,在运动器材和教学器材的设计、制作、推广、使用、安全评估、市场准入全链条环节需要进行检测认证。为此,中国机器人运动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整合黑龙江机器人竞赛和教学资源,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和相关优势学科教育为基础,挂牌成立两个国家级机器人器材检测中心。此举意味着从2017年开始,中国机器人领域内所涉及的材料、样品设计、编程平台和算法、产品生产标准、说明书编制等均须通过检测认证方能进入生产流程。“持证上岗”将是今后中国机器人运动器材和教学器材的标准流程。

 

  两个国家级机器人检测认证中心将在塑胶类拼插类创新套件、陆地平衡车系列、运动无人机系列、金属类拼插类创新套件、工业机器人教学类机械臂、初级3D打印机系列等系列项目领域受理机器人生产企业、设计研发单位、社会机构等检测认证工作。

 

五、南京市计量院正式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单位


  近日,经过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一届六次理事会讨论通过,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一届六次成员大会通报,市计量院从101家成员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2017年联盟新增的31家理事单位之一。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覆盖了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链骨干企事业单位及主要研究机构等,代表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中坚力量。市计量院自2017年成功加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以来,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参与联盟的各项会议、活动,认真执行联盟决议,积极开拓新型计量检测领域,经积极筹备与申请,成功晋升为理事单位。

 

  下一步,该院将继续努力,加强与联盟成员在技术、市场、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在机器人检测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六、华人团队研发3D打印不锈钢获突破


  近日,英国伯明翰大学在材料科学顶级期刊Materials Today上发表了3D打印不锈钢材料的论文。产业化道路上长期困扰科研人员的难题。该成果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和浙江大学联合组成的一个跨国界跨学科的科研团队研发而成。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沈志坚是斯德哥尔摩大学团队的主要负责人。

 

  “3D打印原理貌似简单,要想实现产业化,却有很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一个主要挑战就是打印出来材料的质量稳定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打印的部件可不可靠,能不能用,会不会出问题?” 3D打印是全球范围高技术竞争的一个热点,它制约着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工业4.0”以及 “智慧制造”的发展进程。普遍认为,3D打印出的材料性能不如传统锻造甚至于铸造的材料。但是,此次研究成果显示其以点线面体层层叠加形式构建材料的过程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材料制造方法,能制造出使用传统方法难以制造甚至于无法制造的零件,大大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打印出的不锈钢性能不仅远远好于锻造的钢材,还“顺带”解决了材料学的基础问题。

 

  谈到和中国团队的联合研发,沈志坚表示:“中国的优势在于有很多的机构和大量的研究人员,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通过分工合作,发挥合众优势,中国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走到国际前沿。”“增材制造的原理不难理解,也一点不新,古代大器型陶瓷器,如兵马俑,都是通过堆泥的方式制造的,先人使用的就是增材制造原理,将工匠的双手换成数控机械臂就是现代版的增材制造了。”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