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型数控机床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平台”课题通过国家验收
近日,由齐重数控装备有限公司参与的国家重大专项“重型数控机床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平台”课题,通过国家验收。该课题由国内4家知名大型骨干装备企业及5所重点大学共同承担联合完成。
该课题针对国家重型数控机床装备制造行业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设计能力和形成自主核心技术的迫切需求,开展重型数控机床整机及部件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共建重型数控机床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平台,开展重型数控机床地基-基础、静压技术、精度技术、热变形技术、可靠性技术、伺服与拖动技术研究,成果逐步向重型机床行业辐射与转移,为我国重型数控机床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自主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齐重数控与哈工大承担子课题“重型数控机床精度试验平台”建设,针对大尺寸测量和重力场对机床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建模分析和试验验证,提出重型机床大尺寸精度综合测试方法,完善重型机床精度测试规范与标准,申请专利3项,开发出4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产品,设计并制造4个精度试验台,建设了精度平台试验研究环境。
二、中国航发与中国商飞、国新国际联手开展金属3D打印合作
12月19日,中国航发与中国商飞、国新国际在京举办了《中央企业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国资委规划发展局有关领导、中国航发部分高管及有关部门领导、中国商飞有关部门领导、国新国际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谈和签约仪式。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谢军指出,金属3D打印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企业开展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是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具体探索和落实。中国航发董事长曹建国表示,增材制造技术有助于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对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意义重大,本项目要充分利用好平台优势,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中国商飞董事长贺东风希望本项目在后续工作中要开放性地尝试新机制、新探索、新实践,中国商飞将予以全力支持。国新国际董事长刘东生表示将尽快实现合作平台的正式运营。
该协议签订以后,中国航发、中国商飞、国新国际将在国资委的指导下,以市场化方式共同开展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合作,促进金属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并支持相关中央企业的主业发展。
三、埃斯顿联合广数、华数、发那科共推首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
近日,埃斯顿联合广州数控、华数机器人、发那科共推全国机械行业首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旨在培养和选拔大批适应工业机器人领域高技能人才。竞赛全国总决赛于12月15日至18日在上海举办,该竞赛吸引了全国各地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机器装调维修能手参赛。
本届竞赛参赛人员大多来自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和具备相关专业设置的职业技术院校,包括东风汽车公司、上汽集团、北汽集团、重汽集团、吉利集团、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集团,还有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衡阳技师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杭州技师学院等26家职业院校。
据悉,经过预赛选拔,最终有16家企业集团、26家院校的120名选手进入总决赛,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9岁,具有本科学历的53人,最高学历是博士。
四、新一代工业智能与体系工程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7年12月18日,由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导,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新一代工业智能与体系工程国际论坛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
李培根院士以“数据.互联.智能”为题做报告。他指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数据、互联、智能是关键技术。其中数据和互联是基础,企业一切过程、目标、事务管理都需要数据驱动。数据已经重新定义和改变了行业的边界,企业要有建立数字生态系统的意识。新一代人工智能就是要从数据中学习、从数据中提取知识。
各界专家以工业智能和体系工程为主线,融合贯穿,围绕如何打造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占据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的制高点这一中国工业发展的核心要务都发表了精彩的见解。
五、本钢集团和东北大学联合研发的2000MPa超高强钢实现全球首发
本钢集团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与东北大学共同合作开发2000MPa级超高强韧性热冲压成形钢,成功应用于北汽新能源纯电动车型上,目前已实现规模工业化量产。这是2000MPa级超高强钢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投入批量化工业生产及应用,也是本钢集团构建“产学研用”产业链式科技创新平台,校企联手推进产品结构升级的成功案例。
本钢集团已相继成功开发了780MPa和980MPa冷轧、镀锌产品,以及1500MPa级别热成形产品,形成了稳定的批量生产和供货能力。着眼于产业链未来发展方向,本钢集团把目光瞄准了更高级别的超高强钢研发生产上,与东北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始着手1800MPa和2000MPa级热成形钢的相关研究,紧密结合热成形工艺在加热、缓冷、变形、快冷四个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全新的成分和工艺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合金成分高浇铸困难、强度高超出设备能力,以及后期成型过程工艺窗口窄以及氢致开裂等一系列生产及使用过程的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新一代的能够真正满足工业化使用要求的2000MPa级热成型钢,并实现了当年研发、当年应用、当年量产的新纪录。产品经美国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和用户现场检测,实现了抗拉强度2000MPa,延伸率达到7%以上,三点弯曲达到60度,成为目前全球最高等级强度的热冲压成形钢。
200MPa热冲压成形钢在汽车上的应用,与目前普遍使用的1500MPa级别相比,汽车的安全性可以得到大幅提高,并可实现零件减重10-15%。为汽车企业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