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新松牵头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项目正式启动
日前,“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暨项目启动会在沈阳顺利召开。
该项目是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重点专项。本项目针对机器人整体运动精度、控制系统性能、关节驱动性能等测试需求,突破基于立体视觉的空间六维位姿测量、多目标运动跟踪算法等关键问题。研制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稳定可靠、视觉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形成包括理论、方法、标准、专利、产品、系统平台的综合技术体系,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及其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项目是由新松公司牵头申报的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项目参研单位9家,参研人员近100人。该项目启动、实施与完成,可实现国产化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推动国内工业机器人及其检测技术的进步,打破依赖进口和国外垄断的局面,促进行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二、华曙高科与中国商飞签署合作协议 共推3D打印在民机领域应用
日前,在湖南航空制造业单位"走进中国商飞"产业合作专项对接会上,工业级3D打印领航企业华曙高科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现场签订"高性能聚合物零部件增材制造技术在民用飞机领域的应用示范"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华曙高科将与中国商飞强强联手,开展高性能聚合物零部件增材制造技术在民用飞机领域的应用研究与示范,积极打造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交流互动,提升航空材料国产化能力,建立满足CCAR适航要求的高性能聚合物增材制造自主技术体系,在我国民机行业典型零部件中实现装机等产业化工程应用。
工业级3D打印领航企业华曙高科专注于工业级3D打印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建立了涵盖高分子与金属增材制造装备、材料、软件、应用于一体的3D打印全产业链,几年来先后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2大系列10款高分子、金属材料工业级增材制造装备,以及6款高分子3D打印粉末材料,开发了13款金属3D打印粉末材料的烧结工艺,在航空航天、汽车、军工、医疗、科研和艺术设计等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积累了丰富成熟的应用经验。
三、天津机床博物馆“网上展馆”上线
日前,天津机床博物馆网上展馆正式上线。
据了解,该博物馆由坐落于航空商务区的天津东丽机床博物馆和位于华明街的天津华明机床博物馆两个馆区组成,是以收藏、展示国内外机床为主题的公益性展馆,向群众免费开放。展馆内主要展出近现代世界10多个国家生产的各式大小机床287件、民用机械藏品800多件。网上展馆的上线将使更多的机床爱好者通过网络,以图片、文字、视频的方式领略体验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感、独具的传承价值和大气的工业之美,赋予其更丰富的社会宣传教育职能,打造全市首家机床博展品牌。
四、“大型重载滚动轴承的可靠性和寿命预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获资助
近日,由沈阳化工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义民副校长主持研究的“大型重载滚动轴承的可靠性和寿命预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获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辽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资助总经费310余万元。这是沈阳化工大学科学研究的又一突破,对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领域创新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
该项目从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辽宁省联合基金)项目指南开始,经过行评专家评审、项目现场答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会评等环节,最终专家组一致认为,选题具有明确的创新思想,科学意义及应用前景明确,关键技术创新性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重大工程价值,在可靠性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建议优先资助。
“大型重载滚动轴承的可靠性和寿命预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主要拟建立多元失效模式耦合相关的滚动轴承可靠性和寿命预测数学模型。提出滚动轴承的动态与渐变耦合的可靠性和寿命预测理论与方法,突破约束大型重载滚动轴承的可靠性和寿命预测的多失效模式相关和振动与劣化耦合的瓶颈问题。正确地计算、分析、设计滚动轴承的可靠性和寿命指标,并将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滚动轴承设计之中。从而为我国滚动轴承的设计、制造、使用和评估提供合理和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添补滚动轴承的动态与渐变可靠性和寿命预测成果的空白。
五、法媒:中国欲凭机器人发展成工业强国
据法国《回声报》12月18日报道,中国的机器人比例仍然很低,每1万名工人配的工业机器人只有49个。但中国加快速度,刚刚突破标志着工业现代化的一个大关。18日,中国工信部指出,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将首次突破10万。中国在今年前十个月中已经突破了这一大关,全年产量或将达到12万。2016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量为7.2万。
报道称,中国工业机器人化是《中国制造2025》这一宏大计划的核心,北京希望凭借该计划让中国从世界工厂变成工业强国。在中国制定的诸多目标中就包括将每万名工人配备的机器人数量提升至150。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指出,这虽然离韩国的世界领军水平(531)尚有差距,但已经接近美国(176)。在这方面,中国本就是最大的市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需求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2015年,中国需求量的三分之二是靠海外制造商满足的。但随着国内大企业成为行业重要参与者,这一比例呈下降趋势。京东和美的就是其中的代表。美的2016年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企业库卡曾引发轰动。报道认为,中国面临就业人口下滑和劳动成本快速上升的问题。就算想靠机器人来保证竞争力,实现自动化也尚需时间。
六、第四届亚洲铸造论坛 在韩国仁川召开
前不久,由韩国铸造学会承办的第四届亚洲铸造论坛在韩国仁川召开。
中国铸造协会副秘书长高巍在论坛上发言时,除了介绍中国铸件产量、企业数量、行业水平、下游市场等中国铸造业现状外,他还重点介绍了中国铸造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行业准入政策对铸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等,特别提出中国铸造协会作为铸造行业“一带一路”工作具体承办单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愿意与亚洲各国开展铸造业的产能合作。其他各国和地区的报告也非常务实且具有前瞻性,使参会代表对亚洲铸造的整体情况和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论坛最后,经过各国讨论确认,台湾铸造品工业同业公会将于2019年承办第五届亚洲铸造论坛。为了扩大交流范围和明确第五届论坛需要研讨的主题,会议决定由亚洲铸造论坛秘书处中国铸造协会在2018年5月第三届中国铸造节和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期间,组织亚洲各国铸造组织的代表相聚北京,召开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