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悉恩悉机床网】回顾2017年机床工具行业暨先进制造之——国内篇
2018-02-12 悉恩悉机床网

春节即至,辞旧迎新,让我们一同回顾2017年机床工具行业暨先进制造之——国内篇


【一月】


一、机械工业高档数控机床创新中心在京成立


  一月份,在北京机床研究所密云检测基地召开了机械工业高档数控机床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该创新中心理事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北京机床研究所、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研究院所、5所大学、14家制造企业以及沈飞、成飞和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3家用户组成。


  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首(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是国家发展制造业的战略需要,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跃升的驱动力。围绕数控机床产业及重大共性需求,汇聚创新队伍,建立共识,发挥“溢出效应”,加强协同创新,强化标准引领,以该创新中心为基础,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以建设机床工具行业强大技术和服务为目标,积极升级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更多贡献。


【二月】

一、《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一览


二、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正式落户陕西


三、国产首支特大对接型曲轴在大连重工下线


  二月份,经过MAN专利公司、中国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的最终联合检验,大连重工华锐曲轴公司承制的国内首支特大对接型曲轴12S90ME-C成功下线,这是世界第三家成功生产此类曲轴的企业。


  12S90ME-C对接曲轴将安装在由中国首次建造的世界最大、最新型21000TEU集装箱货轮柴油机上,总长度23.06米、重量458.7吨。这也是继大连重工成功出产国内首支特大对接型11S90ME-C型曲轴、国内首支世界全冲程最长且单支重量最大7G80ME-C型曲轴之后,该企业在超大型级别以上船用曲轴研制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并且实现了特大对接型曲轴从8缸到12缸的全系列出产,有力推动我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步伐。


  近年来,大连重工华锐曲轴公司专注于技术研发,紧密联系专利公司,精确把握船用曲轴制造的技术前沿方向,紧紧跟随世界曲轴制造第一方阵。随着企业制造能力的持续提高,将大大提升我国造船工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齐二机床秦皇岛研发基地研制首台钢轨铣磨装置


  二月份,由齐二机床秦皇岛研发基地自主研制的钢轨铣磨车关键核心部件——钢轨铣削装置及控制系统,开始应用于国内首台地铁钢轨铣磨车上。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对我国城市轨道维护、确保交通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钢轨铣磨车是一种清洁、高效、高精度、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钢轨修复设备,在欧洲应用普遍。钢轨铣磨车的关键核心部件——钢轨铣削装置及控制系统,此前我国不能自主生产,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极其昂贵。


  2013年,秦皇岛齐二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根据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提出的需求,开始对钢轨铣削装置及控制系统技术展开攻关,经过3年努力,先后攻克了高精度主轴制造、检测装置与跟踪算法,控制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在2016年完成了装置的研制,经在轨道上进行试切,各项指标完全满足用户要求,为我国城市轨道维护提供了高能、高效、环保的高端产品。


五、11大军工企业集团机床数控系统拟换“中国脑”


  2017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申报和“课题11国防军工领域国产数控系统换脑工程”已经全面启动,11大军工企业集团机床数控系统将用上“中国脑”。“换脑工程”是由工信部和科技部牵头组织的国产设备和国产数控系统替代进口的一个重大专项,简称“04专项”,专项由2009年开始实施。二月份已进行到工程应用阶段,拟通过11大军工企业集团的实践应用来验证其成果。


  由于项目时间紧,11大军工企业、华中数控等今年以来连续加班,以争取机床数控系统早日完成“换脑”。中国11大军工企业包括中核集团、中国核建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船集团、中船重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六、中航工业成飞首条数字化柔性生产线建成运行


  二月,中航工业成飞首条数字化柔性生产线建成运行,这是国内首条面向航空结构件制造领域的全负荷运行的生产线,为成飞抢占航空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制高点创造了条件。成飞以数控加工厂为牵头单位组建攻关团队,选择数控加工厂的五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卧式加工中心作为数字化柔性生产线的建设试点。首先通过设备改造,配置机器人、机床系统升级等使硬件设施满足要求。其次开展加工原点自动找正、刀具寿命管理、加工过程监控等基础技术研究,突破工艺技术难关,最终成功实现了数字化柔性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生产线的成功运行,使工人只需要提前在装卸区进行零件装卸,其余工作均由机器自动完成,大大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且节约了人力成本。在加工产品范围方面,生产线紧密围绕航空结构件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能够加工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材料的航空结构件。在生产柔性方面,可以灵活地对生产计划进行自适应安排,实现了生产计划的订单式管理。只要通过网络将生产指令以订单形式直接传递到生产线,所需要的生产配套资源就能自动配送到位。目前,该生产线已能够在工厂生产管控中心的统一调度下进行24小时自动化生产,设备平均利用率达到85%左右,自正常运行以来,产品合格率达到99.9%。


七、“智能微铸锻”——破解金属3D打印的世界级难题


【三月】


一、1.两会声音:研发航空发动机,要发动民企参与


  2.两会声音:“创一代”挺住, “创二代”接班,实体经济大有希望


  3.两会声音: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4.两会声音:打造“中国创造”的金字招牌


  5.两会声音:《中国制造2025》对中国、外国企业一视同仁


二、我国多轴精密重型机床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三月份,国新办举行2016年工业通信业新闻发布会。据了解,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多轴精密重型机床等产品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16年,我国高速/高效/高精、多坐标/复合/智能型、大规格/大吨位/大尺寸数控机床等一大批新产品相继进入重点应用领域,其中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高精度/高效/复合数控磨床、多轴控制/精密重型机床、数控冲压生产线等产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不仅为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等四大用户发展提供了装备保障,也助推机械工业迈向中高端。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能源、轨道交通、船舶、工程机械等行业均需要大量的中高端重型、超重型机床,我国多轴精密重型机床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是个大喜讯。在软件方面,我国多通道、多轴联动等高性能数控系统系列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主要技术指标已基本达到国际主流高档数控系统的水平,实现了为多种高速、精密数控机床配套。高档数控系统在重点军工企业实现小批量应用,仅在沈飞公司就有30多台国产数控系统配套机床投入生产使用。

三、“华中8型”数控系统: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


四、浙江推动中小微企业告别粗放型发展 推动“专精特新”炼就隐形冠军


五、长机科技将插齿机做到“全国冠军”


六、研究所里绽放的金属3D打印朝阳企业——极具借鉴意义


七、Ⅰ哈工大牵头建机器人创新中心


  每年两会热词都会频频见诸于龙江团代表和委员的建议、提案中。“机器人”这一备受年轻人关注的科技话题同样是今年两会热议焦点。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贾德昌在今年两会提交了一份机器人“生存质量报告”,同时展示了龙江机器人的发展进程。


  哈工大是国内最早开展机器人研究的单位之一,是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单位。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于201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及执行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已形成20余类、100余种产品。集团以哈尔滨作为总部基地,在国内上海、北京、深圳和美国硅谷等地区建立了地方销售处。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建设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是全面推动智能制造的关键。贾德昌建议,国家今年应立项支持哈工大牵头组建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尽早完成创新中心建设,带动发展我国机器人产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Ⅱ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自主“机器人关节”投产,有望大幅降低整机成本


  据悉,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研发的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已于今年3月初投产。该产品自主研发的成功将有助于解决国内机器人行业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最大痛点,突破工业机器人发展瓶颈,大幅降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整机成本。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研发的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具有传动速比大、高精度、高刚度、功率密度高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跟踪导航、弯管设备、机械臂本体、旋转工作台、自动化设备等领域。该产品投产后,可使机器人本体厂商用户的减速器采购成本下降50%以上。据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技术负责人介绍,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的设计、制造、装配和检测要求都远高于常规机械产品,其制造工艺涉及多学科交叉。目前该集团的减速器产品已经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


八、机器人产业准入门槛将提高


  据了解,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未来将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行业自律,推进机器人产业科学、理性发展。


  在三月份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800家。但在自主品牌方面工业机器人大多还是一些中低端产品,机器人产业有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为防止行业无序扩张,规范行业发展,工信部将加强规划引领,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建立有利于研发、创新和公平竞争的行业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同时加快完善检测认证平台建设。


九、离开高档工业软件,“中国制造2025”只是梦想


【四月】


一、国产滚动功能部件已经堪与境外同行比肩


  四月,滚动功能部件测评发布会在北京新国展召开。这是滚动功能部件测评工作开展的第二年。这项工作由工信部装备司委托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开展,测试单位是工信部委托的南京理工大学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共性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性能测试与可靠性技术实验室。

 

  国内参与测评工作的企业分别是:大连高金数控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高新凯特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汉江机床有限公司了。测评数据显示,国产滚动功能部件的主要性能指标堪与境外同行比肩。本次测评结果表明国内滚动部件行业取得了三点进步:1.通过专项的带动,国内骨干厂家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生产的装备水平提高明显;2. 材料、热处理和关键工序控制能力等方面工艺水平取得质的飞跃;3.骨干厂家在设计手段、检测-试验验证-改进-提高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

 

  本次测评会参会领导认为,尽管国内滚动功能部件行业整体水平与境外还存在着差距,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但未来很有希望取代进口被机床厂踊跃使用。各骨干企业应以此次测评为起点,为彻底改变国产机床生产厂家不信任国产功能部件,国内用户不信任国产机床的被动局面而继续努力,把测评结果变成用户的信任和依靠的最终目标。


二、民营企业首次——大连光洋五轴机床获准航天领域推广 


  四月,在由工信部组织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应用推广活动上,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旗下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五轴高档数控机床,获准在我国航天领域推广。


  据介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31所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04专项)应用验证项目引进科德数控生产的五轴高档数控机床22台,经过严苛使用验证表明,这批设备在结构刚性、可靠性、加工精度等方面表现出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及售后服务优势,可替代进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31所负责人表示,这是民营企业生产的五轴五联动设备首次进入我国航天领域,是军民融合的代表。


  参与“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应用推广活动的专家普遍认为,光洋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的合作,不仅打破了进口高端数控设备技术封锁,助力军工行业制造水平及生产能力提升,从制造装备层面保证国防军工制造系统的信息安全、国家战略安全,而且在高端制造装备领域推进了军民融合联合研发模式,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层次发展

三、华鲁锻压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助力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中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于4月26日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下水。中央电视台为此编制了三分钟的视频,回顾了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建造过程,在众多专用制造设备中,华鲁锻压研发制造的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用两个镜头第一个展示,充分说明了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在航母的制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WE11K、WEF11K数控船用卷板机,是华鲁锻压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采用了三项国家专利技术,多种规格均为国内首创,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承担了WEF11K-40×23000数控船用卷板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完全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参与制定了产品行业标准,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是国家重点新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造船、机械、军工、航天、机车、水利水电等板料成形行业,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亚、非、欧等国家。


四、上海机床厂《非对称轴随动磨削工艺与装备核心技术及应用》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四月份,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友谊会堂举行,表彰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与合作单位共同申报的《非对称轴随动磨削工艺与装备核心技术及应用》在本届表彰大会上获得201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该项目为上机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合作,关注于非对称轴如曲轴、凸轮轴的磨削工艺及装备核心技术的研究,服务于高档数控随动磨床的研制生产。该项目共获发明专利授权1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制定企业标准1项。应用成果船用曲轴随动磨床为国内首台套,将增强我国船用柴油机曲轴和大型压缩机曲轴的精密制造能力;应用成果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已于2016年交付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浦东金桥基地生产线投入使用,成为第一台进入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的国内磨床。非对称轴随动磨削技术与随动磨床研发能力的形成,将推进我国数控磨床的科技进步,占领高端装备市场。


  为确保设备能满足上汽通用的现场要求,上机技术中心安排多位技术核心力量全程跟踪服务,配合上海通用的生产需要。其技术团队既加快了MK8220/SD投产效率,也为正在推进的新一轮重大专项课题“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用数控曲轴磨床、凸轮轴磨床”项目的验收,积累经验和数据,为汽车主机加工设备的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汉江机床有限公司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通过验收


  四月份,由陕西汉江机床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十米螺纹磨床、八米旋风铣床、十米螺纹动态检测仪——大型、精密、高效、数控螺纹加工设备”(2009ZX04001-171)以及“高精度螺纹加工技术及设备”(2011ZX04003-021)课题任务验收会议召开。


  参加验收会的专家先后听取了“SK7450×100十米数控螺纹磨床、HJ092×80八米数控旋风铣床、HJ050十米激光螺纹动态检测仪——大型、精密、高效、数控螺纹加工设备”和“高精度螺纹加工技术及设备——SK7032×12高精度数控螺纹磨床、SKR7620A精密数控螺母磨床”课题研发情况、子课题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用户现场使用情况的详细汇报,在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后,专家组一行深入汉机公司丝杠厂、机床厂生产现场,详细了解课题样机“2009ZX04001-171十米螺纹磨床、八米旋风铣床、十米螺纹动态检测仪——大型、精密、高效、数控螺纹加工设备”和“高精度螺纹加工技术及设备——SK7032×12高精度数控螺纹磨床、SKR7620A精密数控螺母磨床”在生产现场的使用情况。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课题任务研究以来所取得的各项研究成果,认为汉机公司承担的2009ZX04001-171和2011ZX04003-021课题任务验收资料齐全、规范;完成了任务合同书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考核指标要求,同意课题任务通过验收。评审会上,课题验收专家组成员分别就课题研究任务关心的问题和课题组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为课题后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五月】


一、《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发布


  5月2日从科技部获悉,为明确“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推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创新能力提升,科技部组织制定了《“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简称《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先进制造领域重点从“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制造基础和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四个层面,围绕增材制造(3D打印)、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等13个主要方向开展重点任务部署。


  《专项规划》指出,按照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先进制造领域重点从“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制造基础和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四个层面,围绕13个主要方向开展重点任务部署,包括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型电子制造关键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装备与先进工艺、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工业传感器、智能工厂、网络协同制造、绿色制造、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等。


  《专项规划》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在战略布局上要瞄准国际制造业发展的最前沿,力争率先突破,构筑先发优势。依托新兴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形成网络协同制造创新服务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附:《“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全文


二、工信部成立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


三、机械工业绿色制造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3月22日,依托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庆大学共同组建的“机械工业绿色制造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现场验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照预期建设目标完了《建设方案》预定的各项组建任务,达到了《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规定条件。


  5月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正式批准“机械工业绿色制造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号:2012ZA-10-09)挂牌运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发展趋势、绿色制造技术体系等基础研究,节能减排技术筛选与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机床再制造等方法研究,节能减排技术数据库建设与维护,企业绿色制造实施方案及支持软件工具的开发等研究。


四、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创立大会成功召开


  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创立大会于2017年5月19日在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召开,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至此迈出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步。


  2016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同意设立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的复函》,共享装备牵头,与中国铸造协会、新兴铸管、汉得信息、顺亿资产、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冰轮、中机六院、力劲集团、日月股份、立鑫晟研究院、宝信铸造12家股东,以“跨界融合、共建共享、联通各方、服务产业”为共识,共同组建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扛起引领行业绿色智能转型的旗帜。


  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进步”为使命,秉承专业、协同、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集众智、汇众力,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通过中国铸造协会、行业骨干企业等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搭建开放、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业平台,构筑  “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的产业生态。以绿色智能铸造为主攻方向,建立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应用示范的运行机制,持续为铸造行业提供创新发展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中国铸造由“铸造大国”迈向“铸造强国”。


五、智能制造——记工程院院长周济在常州的报告


六、弥补智能制造评价体系内容空白——《智能制造测试与评价技术丛书》发布


  2017年5月6日,我国首套《智能制造测试与评价技术丛书》盛大发布。该套丛书第一次从测试与评价技术角度,对智能制造产业链五大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介绍,助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规范、严谨、高水平发展。该丛书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出品,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写序推荐并指出:“这一套丛书在我国是先行的、引领性的、有重要价值的。相信本书能为中国制造从数量到质量,从制造到智造发挥重要作用。”

  

  立足大量的测试实施经验,撰写团队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完成了《智能制造测试与评价概论》、《工业控制系统测试与评价技术》、《工业机器人测试与评价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工业大数据测试与评价技术》及《FPGA测试与评价技术》的编写工作。


  本套丛书以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为依据,分别涉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中的智能制造装备与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工业大数据FPGA五大领域,内容涵盖:概述,明确五大领域的定义、特点,国内外发展概况,应用情况;标准,介绍五大领域的国内外技术标准情况;技术,对五大领域的测试技术进行全面介绍和分析,如安全、性能、可靠性、工具、方法等方面;案例,分享各领域的典型实施项目、案例等。


七、C919大飞机首飞成功,上海拓璞助力量产


  5月5日,注定是一个每个中国人都将牢记的日子。国产大型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拔地而起,翱翔东方,顺利完成了首飞。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发的干线民用大飞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凝聚了国内最优秀的设计人才和工程人才,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


  上海拓璞将为C919的批量生产提供自主研发的国产尖端核心装备。其中C919中央翼壁板的全自动密封钻铆部装设备已通过上飞公司的工艺认证和可靠性验收,即将投入到钻铆部装生产线中;用于中机身蒙皮绿色高效加工的双五轴蒙皮镜像铣削系统更是航空制造装备的明珠,己通过国家立项,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


八、高档国产数控系统急需应用和市场


九、JIER济南二机床承担的“高速龙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技术终验收


  5月25日,济南二机床承担的“高速龙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4专项),在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顺利通过技术终验收。验收组专家、用户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课题实现了预期成果,完成了考核指标。邵钦作组长评价说,“济南二机床给我们国家的航天航空、高铁等行业提供了大批关键工作母机,为国产装备制造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高速龙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课题是济南二机床通过验收的第9个04专项项目,也是工信部对JIER五轴机床产品研发和市场应用的认可和滚动支持。设备配备了济南二机床自主研发的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国产高速滚珠丝杠等功能部件以及国产五轴联动数控系统,能够完成大型复杂曲面零件的高速、高效加工。


  课题实施以来,济南二机床已为西安飞机、昌河飞机、沈阳飞机、洪都航空、汉中航空零组件、上海航天、北京航天等近20家用户提供了30余台同类产品,批量进入市场,满足了航空航天、军工、能源、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设备需求,推进了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实现了进口替代。


十、上海工具厂“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系列化刀具”研发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验收


  五月,由上海工具厂组织承担,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的“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系列化刀具开发”课题,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技术验收,并荣获“2017年度上海电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课题属于“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通过四年的课题建设与研发,形成的“复合材料加工刀具金刚石涂层装备与工艺”研究成果,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技术水平鉴定,认为该项成果创新性强,开发的装备和刀具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课题共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11余篇,软件著作权2项。


  作为课题成果,开发的刀具已在成飞、西飞、上飞、航天703等单位得到了批量应用,是C919国产大型客机水平尾翼制造中唯一的国产化刀具,其性能优于国外同类品牌刀具。部分应用单位已停止使用进口刀具的采购,转而批量应用该课题开发的刀具产品。


十一、共享模具全国首创铸造3D打印,颠覆传统铸造业


  铸造业是装备制造的基础产业,全球铸件市场每年规模约1万亿元,我国约占45%。我国有铸造企业2.6万家,从业人员20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铸造大国”,其中60%左右是多品种、小批量的传统模式生产,现场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较差、产品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员工从业愿望低,企业也常面临“用工荒”等问题,亟待转型升级。


  共享模具从2012年开始探索实施‘铸造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工厂’的转型升级路径,先后投入10亿元,组建100余人专业团队,开展以绿色智能铸造为主攻方向的转型升级研究,建立3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应用‘互联网+研发’的模式,攻克了材料、工艺、软件、设备及集成等难题,实现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并已进入产业化集成应用阶段。


  据了解,该公司建设的铸造成形智能工厂将在今年底投入使用,将安装12台自主研发的大尺寸砂型高效3D打印机和有自动导航功能的重载自动转运机器人、载重达1.5吨的抓取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让3D打印成为寻常。届时,将为共享装备铸造工厂供应年产1.2万吨合格铸件所需的砂型,而且砂型合格率将达到98%以上,铸件成品率将达到95%以上。


【六月】


一、《图解中国制造2025》发布


  六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作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主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撰的《图解中国制造2025》一书正式发布。


  国际金融危机后,制造业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各国纷纷制定以重振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制定“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实施“高技术战略2020”,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法国出台“新工业法国计划”,全球范围内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行动纲要或实施意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为了能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地介绍当前各国出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精神,以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文件的主要思路、发展重点和政策举措,特地编撰了《图解中国制造2025》


  全书分为综合篇、国际篇、工程篇、东部篇、中部篇和西部篇六个部分。其中,综合篇着重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国际篇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七个国家最新出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工程篇介绍了“五大工程”实施指南的主要内容,东部篇介绍了北京、河北、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和上海十个省(市)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中部篇介绍了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个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西部篇介绍了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七个省及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


二、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召开成果发布会


  2017年6月26日,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发布会由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解敏主持,专项牵头实施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罗俊杰副司长和专项技术总师卢秉恒院士及副总师王德成院长(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介绍了数控机床专项实施取得的成果和应用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专项实施八年多来,取得了一大批可喜成果,提升了对工业的基础支撑能力,满足了国民经济对制造装备的急需。一是中高档机床水平得到持续提升,行业创新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专项实施之初确定的57种重点主机产品,已有38种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机床主机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从400至500小时提升至1200小时左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的2000小时。二是高档数控系统实现关键突破,功能部件配套体系逐步完善。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了从模拟式、脉冲式到全数字总线的跨越,市场占有率由专项实施前的不足1%提高至目前的5%左右。滚动功能部件检测装备从无到有,静刚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和测试设备水平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三是高端制造装备取得重要突破,国家战略需求满足度大幅提高。一大批创新机床保障了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等重点领域装备需求,有效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顺利实施。


三、机器人制造正式列为独立行业


  2017年6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编号GB/T4754-2017,替代原《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574-2011)》,新标准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机器人制造首次作为独立的行业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之中。根据新的分类,工业机器人制造(代码3491)与特种作业机器人制造(代码3492)两个行业小类,归属于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中类(代码349),归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大类(代码34)。


  由于原有国家标准没有对机器人制造设置独立的分类,因此难以开展产值、收入、利润等方面的统计,导致反映产业全貌的数据缺失,给产业政策的制定、重大专项批复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问题。自2015年国家统计局启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修订工作起,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多次提出增加机器人制造相关细分行业的建议,并为此提供基础数据与素材。经多次协调,国家统计局在听取多方建议后,于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为工业机器人制造和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分别设立了行业小类。这一修订将对促进机器人制造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积极影响。


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项目通过验收


五、我国宽厚板连铸生产装备及工艺实现重大突破


  通过“重压”工艺理念和技术,国际首条可对全凝宽厚板坯连续稳定地实施大压下变形的连铸生产线,在河钢集团唐钢中厚板公司投产。六月份,由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的“宽厚板连铸坯重压下关键工艺与装备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上,认定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由东北大学冶金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朱苗勇教授带领研发团队与唐钢公司、中冶京诚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共同协作。改造后,唐钢连铸生产线成为我国首条宽厚板连铸坯重压下的示范生产线,轧制的钢坯厚度也从80毫米提升到150毫米,中厚板铸坯的致密度与均质度得到有效提升,替代了传统模铸、真空复合焊接等母坯制备方法。


六、奔腾激光研制出国内首台万瓦光纤激光切割机床


  一分钟可切割2公分厚的不锈钢钢板1.2米,最大切割厚度达4公分。六月份,国内首台10000W光纤激光切割机在温州开机启用。


  如果说从二氧化碳切割到千瓦级激光切割是一场技术跨越,那么万瓦级光纤激光切割机的诞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做为国内高精度高功率激光切割设备的领军企业,研发生产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加工设备,万瓦级光纤激光切割机开启了激光加工应用新纪元。


  “作为国内首创10000W光纤激光切割机,可实现快速穿孔、高速切割和厚板切割等性能。”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让大告诉记者,现在行业比较普遍的是3000W、4000W、6000W,在面对更厚的板材,更高的断面切割质量时,这些功率往往不能达到要求。对此,奔腾激光联合意大利科研团队,在继去年推出的8000W光纤激光切割机的基础上成功研发10000W光纤激光切割机,性能上拥有国际同等水平的同时,更具价格优势。


七、首台6.8万吨多功能液压机投产


  青海省康泰铸锻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8万吨多功能模锻压机六月份完成建设和调试任务,可以正式进入生产阶段。该设备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在此吨位下同时具有挤压和模锻功能的重型压机设备,填补了国家对大型模锻件、大口径核电用管的生产空白。


  据悉,6.8万吨多功能模锻压机组是继2015年成功调试生产全球直径最大、长度最长的P91厚壁钢管之后的又一次提升建设,可挤压直径最大1500毫米、长度最长达18米的钢管,超过法国6.5万吨模锻压机的能力,目前主要用于核电、石油、铁路、航空等领域。


八、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研发的机器人“精密减速器综合性能试验台”项目完成验收


  2017年6月,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江苏省减速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研发的两台精密减速器综合性能试验台先后完成验收工作。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制造工程研究所研发的精密减速器综合性能试验台具有测量精度高、测试项目齐全、操作智能化等技术优势,用于机器人用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等多种减速器的传动精度、背隙与刚度、空载摩擦转矩、机械效率等多项技术指标的测试。


  以综合性能试验台的研发和对精密减速器试验方法的研究为基础,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了精密减速器产品以及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该两项标准的制定对推动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产品和试验的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七月】

一、我国自主研发的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技术规范成国际标准


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三、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文(上)

  Ⅱ《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文(下)


四、玉环获“中国小型‘专特精’机床生产基地”正式授牌


  7月12日上午,玉环获“中国小型‘专特精’机床生产基地”正式授牌。这是玉环在工业领域获得的第十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十二五”期间,玉环将机床产业作为重点培育扶持的新兴产业之一,积极实施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制造业装备升级改造专项行动,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发“专、特、精”产品,加速推动机床产业产能规模扩张和产业层次提升。去年,全行业生产数控机床达4万多台,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近四分之一。


  同时,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玉环中星数控机床、浙江震环机床等骨干企业为代表的玉环机床产业集群和“玉环机床”区域品牌,全行业现有省级著名商号1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获各类发明及实用专利50多项。


五、中国航空工业精密所大型高精度空气静压轴承转台研制成功


  七月份,航空工业精密所成功研制出了大型高精度空气静压轴承转台,取得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技术攻关的重大突破,并在精密所空气静压轴承转台技术领域创下了多项纪录。


  大型高精度空气静压轴承转台是精密所建所以来研制的最大尺寸规格的空气静压轴承转台,具有多项创新性技术突破。该转台采用主轴分体式设计,首次在止推轴承上采用双排节流孔设计,最大承重首次超过600千克,位置分辨率达到0.036″极值。该型转台的径跳与轴跳均优于0.1微米,主轴回转轴摆精度优于±0.18″,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作为转台的核心件,浮板平面度达到0.4微米,主轴圆度达到0.4微米,体现了当前精密所精密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准。该型转台可以实现极高的回转精度,而且具有无磨损、振动小、噪音低等优点,因而在精密测量、惯导测试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可以作为核心部件以构建航空发动机的同轴度检测系统。

六、济南二机床JIER为福特汽车提供的第八条冲压线投入使用


七、中国建成百吨级M40J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产品未来可用于数控机床等领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二部主任设计师辛玲7月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产M40J碳纤维工程化研制及应用”一条龙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稳定化制备、碳纤维表面处理等关键技术,已有国内企业建成百吨级M40J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这标志着中国M40J高性能碳纤维进入稳定生产阶段。”辛玲说,M40J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具有轻量化、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和抗振性强等特点,是高精尖航天复杂型号产品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与航空航天上常用的高强钢材对比,国产M40J高性能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是其三到五倍。”辛玲说。


  记者了解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二部的研发团队此次跳出“复制”研制形态,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形成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他们研制的国产M40J高模高强碳纤维的相关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辛玲说,这种高性能碳纤维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此外,研发团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高强高模碳纤维性能评价、表征方法和工艺标准,也为未来开展高性能碳纤维系列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八、首都4万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七月份,北京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信息系统初步建成,超过4.33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重点整合仪器设备、科技成果、科技人才三类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对接服务,构建了首都科技资源服务企业创新的重要渠道。截至2016年年底,共促进首都地区801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价值227.9亿元,4.33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整合了721项较成熟的科研成果促进其转移转化,聚集11672位专家,产生18199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2016年,北京有10300家企业享受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各类服务,实现合同额22.34亿元。


九、“最低价中标”有望终结


  七月份,财政部印发财政部令87号《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该《办法》向“最低价中标”说“NO”,以下几点请注意。


  1. 该投标价格与其他投标人相比的价格,参照对象是“其他投标人的价格”,此处不是大家常说的“成本价”,因为“成本价”有时的确很难直接判定,争议也很大,直接与“其他标人的价格”相对比,易操作,例如:若九个投标人,八个投标人报价为1亿左右,另一位若是8000万,可能就需要进行“合理性”解释。

  2. 价格明显低于其他投标人的报价情况下,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者不能诚信履约。这里用词是“有可能”,可以认为若价格过低,都存在“有可能”,所以免不了要澄清。

  3. 应当要求其在评标现场合理的时间内提供书面说明,必要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这里要注意的是“评标现场合理的时间”,这个意义重大,避免了场外人情,也是说“投标”是否有效,当场决定。

  4. 投标人不能证明其报价合理性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将其作为无效投标处理。这里用词是“应当”,而不是“可以”,就是该《办法》直接规定这种情况就是“无效投标”。


【八月】


一、《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全文


二、我国将建10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八月份,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负责同志在2017中国企业互联网大会上透露,工信部将实施工业互联网重大专项工程,建设10家左右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行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及核心,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回归的主要抓手都是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我国航天科工集团、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已陆续上线了各自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据悉,除建设10家左右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行业互联网平台,工信部还将重点从另外三方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第一,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制定支持企业上云的政策措施和操作指南,加快信息系统向云平台的迁移步伐。第二,推动出台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的指导文件,深化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的应用。第三,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双创”国家战略,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


三、铸造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实现重大调整


  八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2017年第17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发布了最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代替原《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铸造行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从制造业门类“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大类和“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大类中调整到“33金属制品业”大类,在此大类下增设“3391黑色金属铸造”和“3392有色金属铸造”两个小类,新标准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铸造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铸造行业的宏观管理和产业政策适用。铸造主要为汽车、内燃机、农机、机床、矿冶重机等行业提供各种铸造金属零部件,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产业,不属于冶金行业,与“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着本质区别。在《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Rev4.0)》中,“金属铸造”与“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同级并列行业。由于行业分类的不准确,在国家对铸造行业的宏观管理如行业统计、安全生产、项目批复、融资信贷等方面产生了很多问题。


  为理顺铸造在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中国铸造协会多次向国家统计局提出调整行业所属划分建议,并在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由铸造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专门就此事提出人大提案。2015年10月,国家统计局正式启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修订工作,在充分听取行业建议并多方征集意见后,新修订后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铸造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实现了重大调整。


四、我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局在武汉成立


  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八月份成立,将探索创立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新体制新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从而把科教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和竞争胜势,力争5年内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占比达到80%。


  武汉现有院士60多名,89所高校,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7所,还有科研院所95家,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居全国前列。去年,在汉高校登记技术合同占全国高校总数15.5%,名列副省级城市首位。此次科技成果转化局的诞生旨在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突破口,搭建科技转化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与资本、企业精准对接,形成产学研协同互动机制,构建良好的产业创新体系,力争5年内实现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全覆盖,打造100家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同时,武汉市还创设了由李德仁、刘经南、邓子新、李培根等12位院士组成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院士专家顾问团”,将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智囊团”作用。


  据介绍,新组建的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实行“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挂靠市科技局,不新增人员编制,工作人员从市科技局现有职能处室及局属事业单位中调整。这是全国首个专为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的机构,也是继招才局、网上群众工作部后,武汉“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又一个全新部门。


五、中国重型院研制成功世界最大锻造操作机


六、天津世界挤压能力最强铝挤压机问世


  “自主研发制造的铝挤压机-235MN是当今世界挤压能力最强的,主要技术集中体现了当代超大型挤压机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技术水平。”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公司多项技术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挤压机制造商之一。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产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新区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缩影。


  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几年,新区将加快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新能源汽车、大型工程机械、机器人、高性能医疗机械、高性能服务器等高端产业。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成为全国先进装备制造研发基地。


七、沈阳机床集团研发国内首台套复合材料五轴高效加工中心通过客户验收


八、陕西成为全国3D打印领域最有影响研发生产基地


  八月份,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谱写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涌现出一批科技成果,发展出新的高科技产业,陕西省已成为全国3D打印领域最有影响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拥有全国2/3的知识产权。


  在3D打印领域,陕西省已成为全国3D打印领域最有影响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拥有全国2/3的知识产权。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3D打印研发生产企业有6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营业收入5亿多元,已形成“一中心三基地”(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西安高新区研发示范推广基地、渭南高新区教育培训生产基地和西安医学3D打印示范基地)的产、学、研发展格局。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3D打印产业依托现有研发和产业基础,组织实施高端设备制造、生物组织制造、大型精密部件制造与修复、普及型打印机制造等“四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增材制造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整体技术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九月】


一、智能制造基础核心国标《OPC统一架构》发布 国际授权实验室落户我国


  为了更好的解决智能制造实施过程中异构系统信息集成难的问题,支撑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2017年9月5日国标GB/T 33863.1~.8-2017《OPC统一架构》发布报告会暨OPC UA认证测试实验室授权仪式在北京举行。


  OPC UA(统一架构)是支撑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标准之一,其标准发布和OPC UA产品认证测试实验室的建立,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智能制造实施过程中的异构系统信息集成问题,可实现工厂内IT系统与OT系统的有效集成。该标准的发布既是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又是实施智能制造互联与集成应用的实践。


  来自国际电工委员会,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有关人员共1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二、中国掌握飞秒激光钻孔技术 破解发动机叶片制造难题


三、国宝装备——《辉煌中国》展示8万吨模锻压机


四、秦川机床“大尺寸超精密非球面车磨复合加工机床及应用工艺”课题通过验收


五、中国首套 华工激光推出汽车热成型件三维专用激光切割机


六、辽宁大连:25万平方米“地藏式工厂”即将封顶


七、全国绿色工厂推进联盟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为全面创建绿色工厂、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2017年9月12日,全国绿色工厂推进联盟(下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相关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高云虎指出,创建绿色工厂是落实绿色制造工程,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联盟要凝聚行业组织、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方面的力量,为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搭建支撑平台。一是要发挥联盟效应,推动企业持续加强绿色化改造,不断从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升企业绿色化水平;二是要深化绿色工厂战略研究,完善绿色工厂标准体系,为绿色工厂的建设、运行和评价提供指导;三是要加强绿色先进工艺技术创新交流,提升绿色技术服务能力。


八、中国智能铸造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天津召开


  2017年9月19~20日,由中国铸造协会、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牵头主办的中国智能铸造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天津隆重举行。来自协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IT公司、金融机构等近105家企事业单位、130余人共同出席见证了本次行业盛会。


  大会审议通过了联盟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长、副理事长,聘任了第一届秘书长、副秘书长。20日上午,大会进行最后一项,举行中国智能铸造产业联盟授牌仪式和专家受聘仪式。


  中国智能铸造产业联盟将作为共享和交流的协作平台,助推中国铸造绿色智能转型。联盟秉承“专业、协同、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通过协调智能铸造技术和产业相关资源,打造中国智能铸造技术产业链和创新链,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搭建开放、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业平台,构筑 “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的产业生态,协助政府倡导和推广智能铸造技术,提升中国铸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中国铸造由“铸造大国”迈向“铸造强国”。


九、切削仿真产学研平台助力中国制造2025


十、中国首家智能工业交易平台iSESOL网上线


十一、国内首个铸造共享工业云平台上线


  9月22日,根据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宁夏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对外发布国内首个铸造行业共享工业云。


  共享工业云将围绕行业绿色智能发展关键共性问题,利用“互联网+研发”,开展创新创业;开放共享优势资源,提供企业云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建设智能设备、智能生产单元、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远程运维平台。


  共享工业云包括:提供在线发布需求、服务、竞标等服务的协同制造。为行业提供一站式企业内训管理、专家咨询、知识分享服务的共享学院。为行业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云端化的采购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服务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一站式设备物联网解决方案的远程运维平台等。


【十月】


一、增材制造装备制造被我国正式列为独立行业


  长期以来,3D打印在我国社会中不太能算上一个独立的行业,特别是工商注册或者商标注册的时候,都没有3D打印的相关选项。直至前不久才有所改善。2017年6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编号GB/T4754-2017,替代原《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574-2011)》,新标准已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这是增材制造装备制造首次作为独立的行业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之中。在新的国家标准中,增材制造装备制造是指以增材制造技术进行加工的设备制造和零部件制造。根据新的分类,增材制造装备制造(代码3493)行业小类,归属于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中类(代码349),归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大类(代码34)。由于原有国家标准没有对增材制造设置独立的分类,因此难以开展产值、收入、利润等方面的统计,导致反映产业全貌的数据缺失,给产业政策的制定、重大专项批复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问题。而这一修订将对促进增材制造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积极影响。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根据新的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完善行业数据统计工作,建设行业数据库,形成企业数据定期报送制度,建成权威的行业统计数据库、典型应用案例库和优质项目库,推动增材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超重型数控单柱移动立式铣车床课题通过终验收


三、世界最大齿圈顺利下线

  10月17日,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直径达13.6米的世界最大齿圈顺利下线。工人们兴奋地与大齿圈合影,他们说:“十九大即将召开,我们用勇夺世界第一的产品为伟大祖国献礼,感到无比自豪!”


四、国内最大剖分式特大型转盘轴承下线 

  十月,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由该企业自主研制的中国最大剖分式特大型转盘轴承下线。


  该产品直径12.37米、重90吨,系为海洋工程配套。为确保该产品的顺利加工,该公司研发团队在产品加工的100多道工序中,优化加工方案,创新加工方法,将产品组装精度误差控制在0.6毫米以内。


五、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费前2名:新能源汽车、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六、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成立


  10月31日,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在中国上海正式宣告成立。国内首个AGV联盟的成立对中国移动机器人(AGV)行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是机器人行业的一大盛举。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英文名称为:China Mobile Robot&AGV  Industry Alliance,英文缩写:CMRAIA。联盟立足于中国移动机器人(AGV)行业发展,聚焦和推动中国移动机器人(AGV)行业的创新、快速、高效、持续、健康发展,联盟的成立将助力中国移动机器人未来大有可为。


  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由中国移动机器人(AGV)行业40余家主流企业发起成立,预计2017年年底会员单位或超100家,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由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担任。


  联盟未来将整合AGV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与智能物流产业链优质企业、科研院校、媒体资本平台、政府单位等,建设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和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技术创新链,为智能物流、AGV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产业技术的整体提升搭建支撑平台。


【十一月】


一、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文


二、2017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召开


  2017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于2017年11月14日在济南隆重举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院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张忠军,山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于洪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长宋天虎,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副理事长郭东明院士、陆大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山东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林江海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宣读2017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7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共评审出特等奖3项,一等奖46项,二等奖132项,三等奖217项。来自全国机械行业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制造产业的企业家、技术负责人、获奖单位负责人等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三、“跨代飞机大型复杂构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应用”获中国机械科技特等奖


  11月14日,由航空工业成飞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跨代飞机大型复杂构件高质高效数控加工过程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7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此科技成果由成飞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成研发团队,针对新一代飞机大型复杂构件数控加工过程存在的加工失稳、损伤和变形三大难题,历经10年研究攻关,突破了关键技术,形成了支持新一代飞机研制的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和核心能力。开发的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体系,以加工过程预适调控为核心,形成了大型复杂构件稳定高速铣削加工技术、切削力/热载荷均衡预适调控的低损伤加工工艺、残余应力及加工变形预测控制技术,大幅提升了新一代飞机大型复杂构件数控加工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四、首届中意机床工业论坛在京举行


五、世界首款工业操作系统——沈阳机床i5OS问世


六、华鲁锻压机床让“强国利器”挺起“中国脊梁”


【十二月】


一、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全文


二、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 解读一:夯实网络基础

  Ⅱ《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 解读二:打造平台体系


三、中国科协发布智能制造全球&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近日在南京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中国科协向全球发布了“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其中“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分别为:华为"EC-IOT"边缘计算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海尔"COSMOPlat"平台构建开放的共创共赢生态系统、美国通用(GE)金属增材制造在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Thingworx"物联网使用技术平台构建智能制造新主线、达索系统“3DEXPERIENCE”平台创建数字化世界、德国博世智能手套实现指尖上的创新、西门子“Digitaltwin”推动数字化企业发展、三菱电机的"e-F@ctory"精益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架构、“OPCUA”成为智能制造信息集成关键技术标准、SAP的Leonardo数字化创新系统。


  “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分别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汽车智能化生产系统、树根互联“根云”平台、集装箱装卸全自动化码头、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创新平台、空间站机械臂在轨智能捕获与操控、"iDolphin"38800吨智能示范船、工业无线网络WIA-FA技术及标准、智能化纺纱系统解决方案、船舶制造智能化车间。


四、《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正式发布

 

  日前,《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以下简称《绿皮书》)在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闭幕式上正式发布,绿皮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组织编写。

 

  《绿皮书》全面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的进展,从综合、行业、区域和企业四个维度系统总结了推进智能制造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措施建议。其中:综合篇主要总结了我国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基础条件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总体进展。行业篇总结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行业、食品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等11个重点领域的智能制造发展状况。区域篇总结了北京、安徽、四川等18个省市推进智能制造的主要举措和发展状况。企业篇总结了我国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基本经验,围绕离散型制造领域的智能制造、流程型制造领域的智能制造模式、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式、远程运维服务5大新模式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

 

  《绿皮书》是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历程的客观写照,其出版有利于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状况,把握智能制造趋势,增强社会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五、全国焊接和无损检测创新中心成立

 

  日前,全国机械行业焊接和无损检测产教协同创新中心,在中车戚墅堰所正式成立。这是整合职业院校、企业和培训机构等资源,在全国机械行业领域重点建设的一个人才培养基地。


  据了解,中车戚墅堰所作为协创中心的发起单位,长期以来致力于焊接和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在焊接和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目前,其焊接和无损检测人员的资质认证,已经覆盖欧洲和北美两大标准体系,并能为铁路运输装备、航空航天、船舶、石油化工、核电等众多行业提供相关体系认证咨询服务。


  协创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王文虎介绍,成立协创中心,是为振兴轨道交通装备等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全力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的“高铁工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举措之一。面向全行业培育国际化高端技能技术人才,是协创中心成立的根本目标。协创中心将充分利用现有平台资源,依托中车及相关企业在焊接和无损检测技术、工艺、设备、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加强与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在立足服务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逐步向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及全国机械行业延伸,着力构建支撑行业未来发展战略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一批面向国际化、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助推更多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加快“走出去”。


六、国内首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验收

七、沈阳机床为“国企改革和新兴工业化道路示范”探路


八、武重集团国家重大专项课题通过技术验收


  2017年12月7日,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型机床可靠性评价与试验方法研究”课题顺利通过技术终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对重型机床产品可靠性提升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必须加强成果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数控重型机床产品可靠性的提升。


  “重型机床可靠性评价与试验方法研究”课题主要是针对国内重型机床可靠性低并缺乏有针对性的可靠性分析与研究方法的现状,探求重型机床可靠性评价方法,开展可靠性分析与性能试验技术的研究,解决我国重型机床可靠性增长路线问题,为我国重型机床制造行业提供一套成熟、可操作性强的可靠性增长技术方案,使我国重型机床产品的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九、由新松牵头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项目正式启动

 

  日前,“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暨项目启动会在沈阳顺利召开。

 

  该项目是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重点专项。本项目针对机器人整体运动精度、控制系统性能、关节驱动性能等测试需求,突破基于立体视觉的空间六维位姿测量、多目标运动跟踪算法等关键问题。研制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稳定可靠、视觉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形成包括理论、方法、标准、专利、产品、系统平台的综合技术体系,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及其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项目是由新松公司牵头申报的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项目参研单位9家,参研人员近100人。该项目启动、实施与完成,可实现国产化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推动国内工业机器人及其检测技术的进步,打破依赖进口和国外垄断的局面,促进行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十、工业大数据产业应用联盟成立


  12月8日,工业大数据产业应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联盟由联想集团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携手众多行业骨干企业共同发起,旨在推动构建工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链,为工业大数据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与落地提供涵盖技术、平台、标准等多方面服务在内的能力支撑体系。

 

  联盟以建立工业大数据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中国工业转型发展为基本愿景,并将不断聚合业界知名企业的能量。联盟目前拥有成员企业80余家,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AR/VR、机器人等诸多领域。联盟立足中国工业大数据产业,将逐步加强工业大数据采集、交换与集成,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规范的统一;推进工业全链条的数字化建模和深化工业大数据分析,最终实现从数据到模型的自动建模;不断构建工业领域的专业算法,满足企业对工业数据分析结果高置信度的要求。同时,通过可视化呈现,将数据结果直观的展示给用户,增加工业数据的可使用度,并实现制造过程的有效协同。


十一、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


  12月1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的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部分省市行业主管部门、联盟发起单位、理事单位、高校院所、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出席会议并为联盟揭牌。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顾问刘永才等专家作主题演讲,清华大学、中船重工集团、北京索为系统公司、中国航发商发公司代表围绕行业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交流各自观点。大会决定,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担任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担任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工信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杨学山教授担任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梅宏院士、航天三院总师刘永才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师吴曼青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何积丰院士等担任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是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成员,整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的开放型非盈利性社会组织。联盟的主要任务是推进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进程,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工业APP,培育工业互联网生态。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