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基建按下“快进键”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建设迎来密集启动期。继武汉之后,国家顶级节点(北京)11月21日正式启动。据了解,广州、重庆等国家顶级节点建设也将于本月内正式开启。这意味着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将按下快进键。
标识解析体系顶级节点是国家工业互联网核心资源和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工业万物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也为企业每个产品、零部件、机器设备等赋予唯一的“身份证”。按照工信部统一规划和部署,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落户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城市。
今年6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指出到2020年底,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成五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20亿。在五大国家顶级节点的落户城市,一系列实施细则也在密集落地。上海7月印发的《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标识解析在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辐射能力,率先推动标识解析在船舶、汽车、化工等行业的试点应用。湖北制定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计划(2018-2020年)》则提出,到2020年底,围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培育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业生态。北京也将很快出台《北京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等三大体系建设。
二、重庆高新区智能制造综合运营平台启动
11月19日,重庆高新区透露,位于该区含谷高端装备制造园的重庆清研理工智慧工厂设计研究院智能制造综合运营平台正式启动运营。
该平台将重点开展智能制造及工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示范与培训、实训,以及企业智慧工厂关键制造能力相关测评等,为企业提供基于智能制造与工业物联网方面的技术支持。
重庆清研理工智慧工厂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启动后,将重点展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等未来制造业生产的真实场景。同时,向制造业提供转型升级和建设智慧工厂的一站式服务,包括智慧工厂战略规划、智慧工厂顶层设计、企业现状诊断、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工业App等智慧工厂项目的实施。此外,还将针对高校提供实训中心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团队组建等服务,为中国智能制造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三、第四届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年会在沧州召开
日前,第四届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年会在沧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来自全国各地500多家企业600余人参加会议。
近年来,沧州以创新为引领,着力加快“18+7”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其下辖的泊头市紧紧围绕沧州提出的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铸造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突出成效。据介绍,此次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年会的举办,不仅是对沧州铸造产业转型升级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为全国铸造领域各界同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技术交流、合作、学习推广平台,对推进全国铸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泊头市将以此次年会为契机,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加快持续推进铸造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四、桂林国家高新区将建设3D打印产业园
近日,桂林高新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资一亿元,在桂林国家高新区建设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33亩。增材制造产业园项目规划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拟建3D博物馆、教学基地、研发中心等多个场馆,并依托高校资源逐步形成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配套体系,通过抱团发展,实现产业壮大。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征地,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开展。
据了解,被誉为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之一的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技术得到各国高度重视和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增材制造技术已成为加快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和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手段。桂林国家高新区紧跟发展步伐,以专业化招商促发展,积极引进高科技项目。该产业园建成后,将引进3D打印企业、应用研究(生物打印、航天、物联传感等)、高端模具制造、检测中心、研究院所。打造辖区助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提升产业升级和技术转型。
五、中国成德国机械制造业最大出口市场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前9个月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出口总额增长65亿欧元,至1319亿欧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机械制造行业出口保持了5.9%的增幅,但三季度略有回落,增幅为3.9%。德国机械制造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维西尔表示,9月份德国机械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明显放缓。但是,今年前9个月中国成为德国机械制造业最大出口市场,期间德国对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1.4%,至142.3亿欧元。同时,出口至中国的此类商品占德国同类商品出口总额的10.8%。
维西尔认为,要想判断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争端是否对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产生影响,还需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密切观察市场走势。根据目前的数据,德国机械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更加困难的市场环境,但德国中小企业依然保持着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