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回顾2018年机床工具行业暨先进制造之——国内篇
2019-02-02 悉恩悉机床网


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让我们一同回顾2018年机床工具行业暨先进制造之——国内篇


【一月】


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7年版)》节选——数控机床/机器人/铸/锻/焊/热表处理/增材制造装备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203


二、“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四项创新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的大力支持下,有四项创新成果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复杂铸件无模复合成形制造方法与装备”项目,沈阳铸造研究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完成的“电渣熔铸大型变曲面异形件关键技术”项目,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高性能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上海交通大学、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高效切削刀具设计、制备与应用”项目,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065


四、华中数控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助力国产装备自主可控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072


五、南京工艺04专项“高性能滚动部件开发与应用研究”等课题通过终验收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055


六、重大专项课题“数控刀片精密加工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获批立项


  为了增强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主机与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协同发展和“中国制造 2025”建设制造强国中两化融合、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的要求,成都工具研究所联合天通吉成机器技术有限公司、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共同申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数控刀片精密加工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并获得批准立项。


  本课题的顺利实施将使我国的数控可转位刀片周边磨床从磨床设计、关键部件的制备、磨削工艺等方面都得到整体的提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与产品垄断,逐步实现专用装备的国产化并逐步形成我国刀具制造业中磨床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数控可转位刀片周边刃磨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刀具制造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快速提高我国机床行业专用高精度磨床的自主开发能力,形成国产高端专用装备的应用示范。


七、齐重数控:用极限技术演绎国之重器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084


八、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磨齿机顺利通过新产品鉴定


  1月23日,湖南省机械工业协会在长沙市组织召开了由长沙哈量凯帅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完成的“H1250C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和“H1250G数控螺旋锥齿轮磨齿机”新产品鉴定会。本次鉴定会由省机械协会会长何建国主持,国防科技大学戴一凡教授任评审组组长、中南大学教授严宏志任副组长,来自于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知名专家参与评审。


  鉴定会上,长沙哈量凯帅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向专家阐述了两项目研发过程、创新点、研发成果及研发项目经济与社会价值,并回答了专家们提出的各类问题。经现场考察、资料审阅、报告听取、专家质询与讨论等内容的考查,鉴定委员认定:“H1250C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和“H1250G数控螺旋锥齿轮磨齿机”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H1250C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应用自主发明专利“摆线齿锥齿轮整体式刀盘”切削软齿面和刮削硬齿面的加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九、我国金属陶瓷数控刀具技术在重庆永川获得突破


  根据永川日报消息报道,重庆永川区机床装备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又获新突破,“高效金属陶瓷数控刀具材料制造关键技术及其产品产业化开发” 创新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据悉,该项目是由重庆邦固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文理学院共同承担的创新项目项目。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材料开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刀具行业向高质量、高水平的国际先进行列又迈进一步。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材料具有具有低密度、高红硬性、高耐磨性等优点,有望对高档刀具的设计、先进刀具材料制备等核心技术及产品批量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形成助力。


  数控刀具应用广泛,尤其在切削加工中更是不可或缺。随着我国机床行业蓬勃发展,对高性能刀具需求不断增加,但于此同时我国的刀具缺口巨大,每年进口费用超20亿元。此次金属陶瓷数控刀具制造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不仅有望改善我国高端刀具制造缺口问题,更对重庆机床行业发展增添助力。


十、成都工具研究所两个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技术终验收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成都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复杂数控刀具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和“高性能数控刀具性能测试与检测技术平台的研究”两项项目进行了技术终验收。验收专家组分别听取了成都工具所和参与单位的汇报,查阅了自评估报告、技术报告和相关证明材料,就相关问题对项目组进行了质询。最后,专家们一致同意,两项项目均通过技术终验收。


   “复杂数控刀具创新能力平台建设”项目通过优化整合我国工具行业优势资源,通过复杂数控刀具新材料、涂层技术、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共性技术和切削数据库等5个方面的建设,创建了技术开发和管理运行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复杂数控刀具能力创新平台。形成了复杂数控刀具产品设计、生产、试验基地,为航空航天、发电设备和汽车制造行业提供复杂数控刀具整体解决方案,所研制的新产品突破了国外先进企业对国内切削工具的技术封锁与产品垄断。“高性能数控刀具性能测试与检测技术平台的研究”项目通过以刀具可靠性工程为基础、以刀具设计制造质量可靠性评价为保障、以刀具切削性能可靠性试验为验证,三个环节共同解决国产高档数控刀具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重大关键问题,实现了国产数控刀具可靠性循环增长的综合解决方案。


  通过这两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成都工具所在复杂数控刀具方面,从材料开发到刀具设计,制造和涂层,以及最终的产品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验证,都形成了完整的研发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切削数据库,提升了工具所数控刀具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为工具所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未来继续为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一、2018年中国65家机器人产业园布局与规划汇总盘点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241


【二月】


一、大国重器 中微7纳米蚀刻机受关注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300


二、武钢华工激光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数控光纤激光无序毛化机床”国家标准


  由武钢华工激光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数控光纤激光无序毛化机床”国家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进入公告阶段。标准号为:GB/T 35356-2017,于2018年7月1日实施。


  据了解,该标准是在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带领和指导下,以及编制组各成员积极努力下,历经3年,终有所成。该标准的出台解决和规范了之前轧辊激光无序毛化装备长期以来没有产品国家标准的问题,对统一和规范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精度检验尺度,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将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根据我国轧辊激光无序毛化制造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国家标准GB/T 35356-2017《数控光纤激光无序毛化机床》的成功实施后,对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冷轧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同时也彰显出武钢华工激光具有扎实的技术实力,极大提高了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三、高速高精度3D全景实时扫描仪在东北大学研制成功


  2月4日,记者了解到,东北大学贾同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研制一款高速高精度三维全景实时扫描仪。传统三维扫描仪一般是完成扫描后才能建模,这款可以实现一边扫描一边建模,仅需5秒就可完成物体360°全景扫描,使工业零部件缺陷检测率大幅度提升。


  除了工业产品质量检测外,三维全景实时扫描仪应用广泛,可以测量扫描仪到被测物体间的距离,应用于深度测量;可代替激光雷达,对机器人进行导航和避障;可扫描实体商品,生成点云并进行点云配准,将配准好的模型上传到购物网展示等。


  新研制出的扫描仪可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高精度、高速度地完成扫描,主要应用于物体轮廓三维数据获取、立体工艺品的雕刻加工精度检测、磨具制造设计误差检测、金属工件裂缝检测等多个领域。经验证,该三维全景实时扫描仪检测合格准确率高达97%。


四、3D打印技术首次应用于核电装备制造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232


【三月】


一、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成立机床专业委员会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机标协)机床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21日在北京召开。出席成立大会的有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北京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中机标协的领导代表及第一届机床专业委员会79个单位的82名委员。会议上宣读了中机标协对机床专业委员会组建批文。第一届机床专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8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6名。秘书处设在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会上,国标委对团体标准作了详细介绍并对机床专业委员会在各方面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中机联要求机床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必须是“管用的”、“高效的”,同时要充分体现团体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将新技术、新方法纳入团体标准。机床协会领导代表强调要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和机制,机床协会团体标准的相关工作也在有效推进中,并指出要在工作中加强沟通与协调,希望通过相关各方的工作来影响和规范市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开创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随后召开的机床专业委员会核心层第一次工作会议,审议了《机床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讨论了相关具体事宜。根据机床专业委员会实际情况,会议决定在机床专业委员会内设立金切机床、电气及数控系统、锻压铸造、特种加工、刀具等几个工作组,并希望各工作组会后即可开展相应工作。


二、智能机床工业互联网络安全协议在上海签署


  智能机床工业互联网络安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沈机(上海)智能系统研发设计有限公司,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神州云盾信息安全有限公司和北京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共同进行了签约仪式。


  此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四家公司强强联手,在智能机床工业互联网络安全方面结成战略合作,是中国第一个由智能机床厂商、云制造服务平台、信息安全服务商和专业工控安全厂商组成的战略联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牌,将在中国的智能制造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发挥重要的行业示范作用。


  在工业4.0和互联网+的浪潮下,智能数控设备急需借助互联网技术改造升级,打造社会化协同的互联网云制造服务平台,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制造生态系统,改变世界生产方式。同时,这种全新的制造生态系统,必须以保障网络安全为前提,无论在云端还是在终端,都要有强大的网络安全威胁免疫系统。


三、打破国外垄断 青岛产出首台套径向锻造液压机


  3月5日,由青岛海德马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牵头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台套径向锻造液压机组在青岛高新区正式下线。该设备打破了之前高温涡轮叶片的成型锻造只能依赖于进口的行业垄断,我国航空锻件制造水平迈出“坚实一步”。


  此次下线的10MN(公称压力)径向锻造液压机组由青岛海德马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历时10年研制完成,拥有近20项技术发明专利,而价格却不到进口装备的三分之一。“这台设备的煅造频次、工具更换,还有煅造的精度、智能化的程度,都是我们的创新点,而且这台设备我们和燕山大学共同研发了一个锻造工艺智能软件,这在国内也属于首次。”青岛海德马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峰说道。


  据悉,依托“智能锻造”的先进技术优势,目前该设备生产效率较之以前可提高50%,产品质量提高30%,在工作过程中拥有高效率、高精度、全自动化锻造的特性,可完全替代国外同类别的进口产品,解决了我国在制造“航天级”涡轮发动机叶片过程中的经济成本。“设备投产之后预估可以为使用企业节约费用180万元以上,达到8000万元左右的产值。”


四、让“超硬”产业有底气更硬气——《河南省超硬材料学科与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423


五、首家机器人综合检测机构成立


  3月28日,记者从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于日前正式获批成立。


  据悉,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共同负责筹建,具备机器人整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功能、综合性能、安全性能和工艺性能等多种性能检测能力,能够完成数十种涵盖工业、移动、服务、特种四大系列机器人及机器人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综合检测工作。


  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的正式运营将填补国内机器人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的空白,成为国内目前惟一的专业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专业检测机构,对推动我国由装备制造向装备创造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六、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联盟成立


  3月29日,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工程院举行。众多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知名院士或领导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成立大会。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在讲话中从建设制造强国与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强调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性。周济院长指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根本和基础。因此,建设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意义重大,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应同心协力,建立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为加速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做贡献。


  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和要求,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根据工信部的规划,中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在顶层设计方面走在前段,《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和《关于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提出统筹推进、形成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节点的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


七、秦川集团两款高精高效蜗杆砂轮磨齿机在东风汽车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3月29日,秦川机床集团公司研制的“YKS7225、YKZ7230高精高效蜗杆砂轮磨齿机”在湖北十堰东风汽车装备公司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此次鉴定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鉴定委员会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东风汽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专家们听取了YKS7225、YKZ7230高精高效蜗杆砂轮磨齿机主任设计师所作的产品技术总结报告、产品检测、科技创新和用户使用情况等报告,实地察看了两款产品在东风汽车装备公司的运行情况。在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和现场提问、答疑后,鉴定委员会讨论通过了这两款产品的鉴定。在鉴定会上,东风汽车、四川丹齿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天津利顺源齿轮制造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等用户代表对秦川集团磨齿机的使用情况做了高度评价,对秦川磨齿机在功能、稳定性、自动化及精度方面都表示满意。尤其是YKS7225磨削精度已经达到国标3级,完全可替代进口。


  鉴定委员会认为,秦川集团的YKS7225、YKZ7230高精高效蜗杆砂轮磨齿机拥有连续展成磨削、误差自动补偿、远程故障诊断等系列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轿车、新能源汽车、精密减速器等工业领域,解决了中小规格齿轮大批量、高精度加工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八、我国3D打印钛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经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并完成了首台国产冷坩埚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钛合金制粉设备的集成制造,实现增材制造3D打印专用钛合金粉的生产,打破国外增材制造金属原材料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


  据了解,由于钛合金具有熔点高、活性高的特殊性质,增材制造专用钛合金粉末是制备难度较大的一种耗材粉末。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通过两年的研发,先后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增材制造专用钛合金粉的生产,打破国外增材制造金属原材料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30吨优质钛合金粉末产品,一方面解决国家军工、国防单位所需要的高性能钛合金粉末供应;另一方面,促进国内金属粉末制备技术发展,提前布局未来全球增材制造原材料市场。


【四月】


一、2018第十届中国数控机床展“春燕奖”获奖展品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558


二、国内领先等温锻压机在航空工业安大启动生产


  4月9日,国内领先等温锻压机在航空工业安大启动生产,标志着安大等温锻造能力实现重大提升,向锻件“优质、精密、高效、环保”方向发展,为形成产品核心竞争力迈出坚实一步。来自安顺市委市政府,空、海军军事代表机构,以及全国知名装备制造商、科研院所的百余名嘉宾出席启动仪式。


  这台等温锻压机的设备主体机构、液压系统、电器系统以及双工作台设计在现有等温锻造设备基础上均有大幅提升,可实现大型锻件复杂结构件及盘件精密成形,且设备之间高效兼容,结合机器人精准控制,产品生产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两倍,产品质量稳定性和材料利用率也将实现大幅提升。该设备投产后将极大地满足我国大型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变形材料复杂锻件的成形需要,有力促进航空、航天、船舶、风电等领域对大型等温锻造技术的研发应用,有效解决国内部分装备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对实现大型等温锻盘轴件的国内自主研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该设备的启用,安大的制造能力将大幅跃升,进一步促进等温锻造技术在高精尖产品上的应用。


三、哈量集团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通过验收


  前不久,在北京,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专家组对哈量集团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汽车齿轮快速检测及高效配对系统的研发”进行任务预验收及档案验收。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就课题技术任务完成情况及档案资料管理情况的汇报,查验了相关资料。专家组认为课题任务目标基本完成,课题档案收集、归档符合要求,同意通过技术预验收和档案验收。同时专家组对课题下一步进行终验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将根据专家组意见和建议完善相关资料,尽快进行课题任务终验收。


五、上海第一机床厂制造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龙骨”发运


  4月10日,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核岛主设备福清5号机组堆内构件,在上海电气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整装发运,前往福建省福清市的新家,将服役福清5号机组。


  华龙一号堆内构件,是华龙一号反应堆的堆芯“龙骨”设备,它承托起177组核燃料组件,并为各类堆芯测量装置提供精准的定位和支承。构件由236类、13487个零件组成,高度达11.036米,最大直径为4.188米,重约160吨,全由核级不锈钢制成。据介绍,这一“龙骨”设备,采用了国际最先进、最严格、全球最高标准设计,其结构精度要求和制造复杂性等,远远超过了M310等二代改进型,代表了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核岛主设备研发和制造的最高水平。


  福清5号机组堆内构件设备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发设计、上海电气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承制,历经33个月的研制周期,胜利完成所有制造任务,并于今年3月15日顺利通过验收。随着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机组堆内构件整装出发,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也迎来了多项史上第一。除了福清5号机组堆内构件之外,还有1台以华龙一号技术生产的核岛主设备正在等待船期,将于本月下旬发往巴基斯坦。这将是一机床历史上首次在一个月内实现2台核岛主设备的完工发运,也实现了华龙一号技术核岛主设备堆内构件的首次出口。


六、国产滚动功能部件专项技术指标比肩或超越境外对标产品


  4月11日,“滚动功能部件专项产品测评发布会”在第十届中国数控机床展会现场举行。工信部,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南京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以及其他参与测评的企业负责人、04专项的专家和滚动功能部件分会会员单位代表、媒体记者共80多人参加会议。


  滚珠丝杠、直线导轨是数控机床非常重要的功能部件,其性能和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控机床的精度和精度保持性。“十二五”期间,国产高速、精密、重载滚珠丝杠和直线导轨的产品性能已取得了很大提高,主要技术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还没有得到主机企业普遍认可,国产高档数控机床还是以采用进口滚动功能部件为主。为了树立主机企业对国产滚动功能部件的信心,掌握专项滚动功能部件项目的实际效果,为专项成果提供数据支撑,工信部装备司委托机床工具协会,在04专项滚动功能部件行业已实施项目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滚动功能部件专项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测评工作。


  此项工作从2014年底开始启动,委托南京理工大学进行检测。这次是发布第三阶段测试工作——滚动功能部件产品精度保持性和综合性能及静刚度测评的测试结果,以及与境外某知名企业产品的对比测试结果。测试结果显示,滚动功能部件行业企业的产品水平明显普遍提高,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差距在缩小。从测试数据来看,我国滚动功能部件产品的性能已经能够与之媲美。这表明数控机床专项的实施对于滚动功能部件行业产品水平和品质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次测评结果对推广专项成果的应用增强了信心,也对主机企业对应用国产滚动功能部件树立起了信心。


七、“i5智能机床” 入选 “互联网+”十大优秀案例


  4月12日,在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沈阳机床“i5智能共享机床”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十大优秀案例(制造业类)。同时入围的还有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案例。


  此次“互联网+”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联手腾讯公司举办,以“融合共享续发展科技创新展未来”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民生”“互联网+制造业”三个领域优秀案例,共筛选出300余个案例,经过初审60个优秀案例入选,之后通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分别在“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民生”“互联网+制造业”三个领域评选出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十大优秀案例。


  i5智能共享机床是沈阳机床依托i5核心技术打造的,具有智能、互联功能的智能机床。自2014年全球首发以来,i5智能机床订单突破2万台,涵盖全国26个省,为2000余家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沈阳机床以i5智能机床为基础,依托智能工厂、5D智造谷以及iSESOL工业云平台,正在探索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成为“互联网+制造业”的创新典范,引领智能制造新模式。


八、湖北省高端多轴数控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取得成果


  4月13日,湖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高端多轴数控装备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进行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高端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与基础,支撑运载、能源、国防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的发展,代表着国家制造业的科技水平。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市场对高端数控装备需求巨大,但仍依赖进口。作为湖北优势产业,高端数控装备创新实力对湖北数控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项目在系统深入研究多轴数控装备工作装备结构力学特性在线辨识、数控装备工艺系统的加工过程优化和多轴数控装备的加工过程智能监测及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基础上,成功研制了刀具磨损在线监测模块和面向数控装备加工过程性能、状态的加工稳定和振动控制模块。项目成果可提高飞机起落架主承力套筒车铣加工效率30%,并已推广实现航空发动机叶片批量生产。


九、河南规划全面发力机床工具产业


  4月16日,海峡两岸智能制造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众多两岸智能制造企业高层云集。河南省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透露了河南将倾注主要力量发展机床工具产业的规划。


  河南省工信委副主任朱鸣在此次论坛上透露,河南正在谋划构建数控机床产业新体系。下一步河南将聚焦关键基础部件、专用数控机床和高档数控系统三大领域,大力实施集群引进、技术创新双路并进战略,打造金属切削数控机床、金属成型数控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专用数控机床四大主机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把郑州培育成为我国领先的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推动洛阳建成全国重要的机器人产业研发基地、培育形成许昌中高档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打造豫北地区机床先进零部件生产基地。


  长期以来,河南省在机床工具产业方面相比全国其他省份一直比较薄弱,一直主要从事该产业配套产品的生产,但是今后河南将构建门类齐全和产业链完整的机床工业制造体系。目前,机床装备产业正在河南各地蓬勃兴建:友嘉集团正在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兴建精密机械产业园,并规划逐步将其建成该集团全球最重要的机床生产基地;在家用电器方面业绩斐然刚刚进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格力集团正在洛阳建设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佼佼者新松机器人在新乡的产业园也在数月前破土动工。


  此外,参加此次论坛的还有像华中数控这样的国内数控系统行业领军者,不排除意图建立机床全产业链的河南会将华中数控也引进河南。如果河南的机床产业规划能够如期如愿实现,河南将迅速崛起为全国领先的机床工业强省。


十、伊莱特将连续多次打破全球最大环锻件纪录


  2018年4月18日,全球最大辗环机在济南市章丘区伊莱特股份顺利完成首次热件调试。本次调试历时两天,试制的两个目标外径6米、单重35吨宽边件均一次性顺利成型,环体表面光洁、平整,各项目标数据精准达标。接下来1个月,该设备将继续进行目标外径10米、12米、16米的阶梯性试制,以及最大高度3米的厚壁筒体件试制。目前,使用径轴向轧制技术制造的全球最大环形锻件外径为10米,这一纪录预计最快五月就将被伊莱特股份连续多次打破。


  本次调试的超级辗环机由伊莱特股份引进,可轧制直径16米,高度3米,单重200吨内各类大型盘、环、筒类锻件,其径向轧制力2500吨,轴向轧制力1250吨,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径-轴向轧环轧筒设备。


  该设备与1.35万吨压机、内径17.5米井式热处理炉、直径19米深度5米淬火水槽、直径16米立式数控车床等大型设备共同组成伊莱特股份的高合金及有色金属大锻件项目,并与中国顶尖金属研究机构中科院金属所李依依院士团队展开合作研发,是典型的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项目,对我国未来核电、高端炼化、重型载人航天、特大型海上风电、大型成套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十一、国家机床质检中心牵头承担的标准相关04专项通过验收


  由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4专项)《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关键技术标准与测试平台研究》分别于2018年4月27日和28日在京通过档案验收和任务终验收。


  该课题起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通过该课题的实施,研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国家或行业标准104项,研发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试验装置65台套,辅导22家行业重点企业建立数控机床整机、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性能、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的完整测试体系和测试试验装置,获得专利35项,超额完成了课题任务书规定的考核指标。按照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的安排,2018年4月27日由3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课题进行了档案验收。该项课题的档案工作得到了验收专家的高度赞誉。


  2018年4月28日,9名任务验收专家对《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关键技术标准与测试平台研究》课题进行了任务终验收。通过各课题负责人介绍、专家质询和现场考察,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课题组圆满并超额完成了课题任务书规定的考核指标。通过课题的实施,研制了一批数控机床整机、数控系统、功能部件行业急需标准,行业标准体系得以补充和完善。课题研究成果为数控机床行业标准宣贯与检测认证奠定了基础,对今后我国行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五月】


一、核心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的中国“无人区”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657


二、中国商飞智慧数控车间投入使用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630


三、秦川集团新建机器人减速器数字化制造基地


  5月11日,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机器人减速器数字化车间开工仪式在宝鸡市姜谭工业园隆重举行。陕西省与宝鸡市相关领导及陕西省机器人产业联盟、宝鸡市机器人产业协会领导等领导受邀出席开工仪式。


  秦川机床董事长龙兴元在开工仪式的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已远超其他国家,连续五年成为了全球机器人第一大市场。而作为其核心零部件---关节减速器随着国产化的稳步推进,也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秦川集团作为国内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制造的“先行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涉足。截止目前,已自主开发了减速器专用成套工艺装备和系列化产品,形成了四大系列共18种型号85种规格,成为了国内机器人减速器产品系列最全的供应商,产品成功销往国内外两百余家机器人生产企业,为实现中国机器人“站起来”提供了关键零部件。


  宝鸡市常务副市长马赟在讲话中对秦川集团近几年在机器人减速器研发、制造及销售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秦川集团发挥在齿轮等复杂型面领域的技术、工艺及装备制造优势,攻克了机器人减速器的一系列难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高质量减速器产能,秦川集团减速器数字化新车间的建设,将有效提升减速器产能,进一步满足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市场需求。希望秦川集团以工业4.0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朝着宝鸡市“中国机器人产业自主技术关键零部件基地”目标奋力前行。


四、中国机床工具协会荣获“商务服务业自主品牌100强”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5月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在当天举办的新时代北京商务服务业国际化品牌化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市商务服务业9个行业协会共同发布了“2017北京市商务服务业自主品牌百强榜”,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荣获“2017北京市商务服务业自主品牌100强”称号。


  “2017北京市商务服务业自主品牌百强榜”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办,委托北京品牌协会组成专家评审组进行评审,最终由北京品牌协会、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北京市注册税务师协会、北京市律师协会、北京市资产评估协会、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北京保安协会、首都知识产权服务协会等9家协会共同发布。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英文简称CMTBA),于1988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立,是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常设机构设在北京。协会下设28个分会和6个工作委员会。目前拥有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型机床、铸造机械、木工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量刃具、磨料磨具、机床附件(含机床功能部件)、机床电器等领域的会员单位1700多家。


【六月】


一、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发布:2020年初步建成产业体系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749


二、《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全球首发


  6月20日,在2018年慕尼黑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贸易博览会上,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与独立咨询类媒体智匠网(Hit Insights)、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全球首发《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深度剖析机器人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市场分析决策提供参考。


  基于一手信源及产业经验积累,通过访谈数十位业内专家,《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以独特的分析视角,厘清上中下游产业链结构,阐述中国机器人产业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该报告结合国家统计局、CRIA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IE中国电子学会、RFC中关村双创服务机器人产业联盟、IFR国际机器人联盟等机构的权威数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细分市场规模、上市企业经营数据分析等内容。


  据该报告分析,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产业链结构趋于完善,整体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资本市场高度活跃。在取得较好发展成绩的同时,国内机器人产业仍未彻底扭转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工业机器人市场大多依靠系统集成盈利;整体机器人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日趋规范,控制器有望成为国产核心零部件下一突破口,性价比将成为市场竞争关键,教育、医疗机器人有望逐渐放量,产学研驱动力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模式将落地。基于整体调研分析,该报告形成多个标志性观点及成


三、《中国机床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6月正式发布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856


四、昌飞数控系统实验室正式启用


  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举行了数控系统实验室启动仪式。实验室不仅能提供培训、试验、维修保养等基础功能,还将能够实现多种智能制造应用。


  昌飞数控系统实验室的建设,旨在为昌飞公司智能制造发展进入快车道提供场景化应用。实验室不仅能提供学习、培训、试验、备件维修测试、电主轴维修与保养等基础功能,将来在实验室内还将实现多种系统功能开发与测试、机器人与数控机床联机的智能制造应用。同时,通过员工技能矩阵和设备档案的数据积累形成大数据,为今后多种系统功能开发与测试、机器人与数控机床联机提供服务。通过操作工和设备维修人员在实验室内学习情况,对成长值进行量化,从而形成员工技能矩阵数据积累;通过主轴以及备件维修、测试、保养形成设备维修档案,从而形成每台设备档案积累。


  数控系统实验室的启用,对昌飞公司培训系统功能开发与测试、故障诊断使用工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有效提升设备生产效率的同时,将有力保证科研生产的进度和设备完好率。公司希望广大职工利用好实验室这个平台,让操作工以及维修人员对各操作系统本身进行深入了解;不要放过每一条故障,要结合实验室平台,做好故障自主维修,减少委外维修;要与技能矩阵相结合,进行量化,形成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平台建设的作用,更好地提升效能。


五、天锻成功突破蒙皮拉伸机,航空制造不再受制于人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858


六、武重机床 “面向重型机床行业的闭环PLM系统研究” 项目通过验收


  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重集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面向重型机床行业的闭环PLM系统研究”在长沙顺利通过验收。


  该课题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闭环管理与服务应用示范”项目的子课题之一,是面向重型机床行业的闭环PLM,针对基于生命周期信息反馈的设计闭环、设备运行闭环、设备维护闭环等重型机床闭环管理模式,研究了面向重型机床装备的闭环PLM数据接入与感知、数据管理、数据融合处理与远程传输、知识云服务、智能诊断与自适应技术、远程故障诊断与健康状态分析以及基于知识云的MRO体系等关键技术,开发了面向重型机床行业的闭环PLM集成平台。该课题共发表学术论文16篇,申请专利3个,取得著作权8项。


  该平台为武重及用户提供高效的状态监控、保养、维护、维修、备品备件提供、电子商务等智能服务,提升重型机床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等能力,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产品加工高质量和高精度,延长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和使用寿命,缩短故障维护响应时间。该平台不仅为武重及武重产品服务,未来还将服务整个重型机床制造及应用领域。该课题成果对促进企业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深化互联网在重型机床领域的应用,促进了重型机床行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有重要意义。


七、我国新型冲击液压成形技术取得新进展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831


八、轻质合金板材冲击液压成形技术问世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761


九、金马逊公司超薄壁高精度弯曲成形技术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丽水企业浙江金马逊机械有限公司的“超薄壁高精度弯曲成形装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了解,金马逊是一家总部在缙云的导管成形装备及高精度导管的制造型企业,2009年该企业在国家科技计划等课题资助下,开展“超薄壁高精度弯曲成形装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研究。据项目负责人林伟明介绍,金马逊已经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在关系国家重大工程的J20战机、华龙1号、燃气轮机、XXX核动力潜艇、大船等重大项目上打破了发达国家多年的封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已经运用到了长征5号系列运载火箭、“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等高端设备上,并计划与英国爱普兰顿、美国波音、德国大众等国际知名公司合作。


  近年来,金马逊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浙江重大专项4项,起草了《数控弯管机》《弯管机安全》《管端成型机》等19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突破了18项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目前,金马逊已成为国内导管塑性成形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导管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领域进入了世界前列。


十、济南二机床承担的大型全伺服冲压生产线示范工程项目通过技术验收


  6月27日,济南二机床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全伺服冲压生产线示范工程”项目在武汉通过技术验收。来自工信部、机械联合会、汽车学会、模具协会、锻压协会以及科研院所的20余名专家和用户代表参加了验收会。


  该项目依托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研制的国产首条50000kN大型全伺服冲压生产线,实现了国产冲压技术的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同行对该市场的垄断。验收组专家在听取了济南二机床的技术汇报和清华大学、上汽通用汽车等参与单位的汇报,审查了相关验收资料、实地查看了产品运行情况、对课题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质询后,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介绍了产品应用情况,给出的评价是:“50000kN大型全伺服冲压生产线自2016年11月开始使用以来,已完成铝板、镀锌钢板、激光拼焊板等多种材料板材的生产,生产效果表明全伺服线运行工艺曲线可自由编程控制,生产柔性高,冲压生产线与模具匹配良好。目前已完成新英朗、科沃兹等车型侧围、翼子板等车身外覆盖件的冲压生产,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均得到很大提升。”


  专家们查看了全伺服线的运行后,都感觉现场非常壮观,感到振奋和高兴,表示济南二机床又贡献了一项优秀的“专项成果”,是当之无愧的“示范工程”。借助国家重大专项的推动作用,济南二机床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伺服压力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经过十年持之以恒的研发投入,实现了从单台伺服压力机到成线全伺服的突破。此次验收的50000kN大型全伺服冲压生产线,填补了国产设备的空白,对满足国内外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日发精机制订的《圆锥滚子轴承套圈磨超机床》通过评审


  6月29日,由日发精机制订的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圆锥滚子轴承套圈磨超机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此次评审会由日发精机与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牵头,邀请国内同行业专家、检测机构、浙江制造产品认证机构共同参与。


  在评审会上,日发精机“浙江制造”标准工作组就标准的编制说明、先进性说明及标准草案等情况进行了介绍。专家组听取汇报后,对送审资料进行了审查,并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同时对标准形成了进一步改进意见。


  此次浙江制造团体标准评审的顺利通过,标志着日发精机的产品标准编制工作踏上了新的台阶。这不仅锻炼了标准编制团队,也为日发精机今后主持起草浙江制造标准、修订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二、优超精密自主研发超声波加工系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778


【七月】


一、国家标准《增材制造 主要特性和测试方法 零件和粉末原材料》正式发布


  根据2018年第6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由国家增材制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牵头制定的《增材制造 主要特性和测试方法 零件和粉末原材料》现已正式发布。


  该标准于2015年正式立项,项目编号为20151395-T-604。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由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2)归口。该标准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份增材制造类零件与粉末原材料主要特性及测试方法国家标准,给出了相应的推荐测试目录、测试方法及测试报告,适用于指导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设备使用者、零件供应商、客户等对通过增材制造工艺制备的零件及原材料的主要特性及测试方法进行协商。该标准主编单位国家增材制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CAMT是首个国家级增材制造质检中心,是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测试方法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同时也是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2)委员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ISO/TC )261委员单位、工信部“工业(增材制造)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主持及参与多项增材制造类科研课题研究和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增材制造 主要特性和测试方法 零件和粉末原材料》的发布,填补了国内增材制造技术国家标准的空白,迎合了增材制造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能够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增材制造产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攻克涡轮叶片激光加工系统


  中国相关单位研制成功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复杂异型孔激光加工系统,标志着国产航空发动机又攻克了一个难关,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量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涡轮叶片复杂异型孔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气膜冷却,它可以有效降低燃料室、高压涡轮工作温度,提高发动机性能。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内部空间狭小,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面加工异型孔困难非常大,存在五轴坐标联动转换、自动对焦与补偿、法向自动检测与倾角控制、CAD驱动多工位自动化加工等众多技术难点。由于国内经济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限制,国产航空发动机长期未能攻克这个难关,造成热端部件冷却效率较低,相应就限制发动机涡轮前温度,从而降低了发动机推力和可靠性。


  经过不断的努力,相关单位终于攻克了这个技术难关,表明国产航空发动机推力、可靠性将会有一个大幅度增加。


三、华中数控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伺服装置和电机成套产品开发通过技术终验收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887


四、齐重数控一高档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通过课题验收


  由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HDVTM160×10/8L-MC高档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课题在用户现场——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通过了验收。


  课题主要成果HDVTM160×10/8L-MC高档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在成都天马投入使用,用于风电变桨偏航轴承桃型滚道加工、端面螺纹把合孔、滚动体安装孔等工序加工,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机床为工作台移动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既能完成大型立车具有的车削功能,又能完成大型龙门铣具有的铣削功能,工件一次装卡后可高效率、高精度地连续完成车、铣、钻、镗、攻丝等多种工序的加工。


  “课题”开展了大型工作台主传动及C轴双伺服直驱同步控制技术;立式铣车加工中心横梁平衡式双驱同步控制技术;高速、高精度数控转台设计制造技术;直驱万能铣头动力刀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可满足造船业、能源行业对大直径、高精度大型复杂零件加工机床的国产化需求。


五、沈阳机床深入推进i5租赁业务


  7月2日,沈阳机床公告称,在完成一期4.77亿元租赁业务合作基础上,公司下属子公司上海优尼斯工业服务有限公司、优尼斯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和沈阳机床(东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近日同国银租赁实施3.39亿元融资租赁业务,这也标志着双方二期租赁业务合作实际落地。


  沈阳机床与国银租赁于今年1月2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沈阳机床与国银租赁的合作主要围绕经营性租赁、融资租赁、设备余值联合处置等业务展开。国银租赁向沈阳机床采购i5智能机床等产品,以经营性租赁的方式转租赁给消费类电子、珠宝行业、汽车行业等为代表的加工企业,由沈阳机床及其子公司负责设备的日常分租管理和技术服务,租赁到期设备残值由沈机集团利用自身行业优势协助国银租赁处置。此外,国银租赁将充分发挥综合融资优势,联合国家开发银行总分行及各子公司向沈阳机床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据悉,双方将开展50亿元i5智能机床设备租赁业务。


  沈阳机床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i5租赁业务有助于利用各方优势资源,结合金融工具、服务网络与核心技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经营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力推动公司从工业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此次二期租赁业务的成功实施,将对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探索新产融模式,共同服务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六、亚洲最大数控全自动立式旋压机在航空基地投用


  西安航空基地入区企业西安博赛旋压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3600立式旋压机正式投入使用。据悉,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数控全自动立式旋压机。它的投用标志着我国大型旋压装备技术实现了工艺和设备的“双突破”。


  大型数控强力旋压机是航空航天领域大型薄壁回转体金属结构制造的核心装备,主要满足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化工等行业大型薄壁回转体零件的制造,产品具有“精、大、稀”的特点。3600立式旋压机最大加工直径3.6米,可实现六轮同步,最大旋压力量达到600吨。由于采用了先进数控技术、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设备推力强、加工精度高、产品直径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金属旋压成型能力,填补了我国在大型金属旋压重大装备方面的空白。同时,突破了高温合金、钛等有色、难熔金属的旋压制品的形成工艺难题,为军民融合领域特种旋压制品生产提供了全球领先的解决方案,将有力保障我国航空、航天及兵器工业设备研制生产。


  据了解,去年8月,广东博赛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在西安航空基地成立西安博赛旋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大型强力数控旋压中心项目。由于制造工艺的特殊性,项目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航空基地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需求,大大缩短了筹备期,推动项目提前投产。


七、中航力源液压公司承担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通过国家工信部验收


  由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简称04专项)“大型模锻压机/挤压机高压大排量轴向、径向柱塞变量泵及大流量二通插装阀系列化研制”课题,通过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课题任务验收。


  该课题主要针对大型模锻压机、挤压机等铸锻设备液压系统关键部件的关键共性技术、优化设计技术、工艺检测技术展开研究,完成样机研制并在8000MN模锻机和360MN挤压机工程示范应用。专家组听取项目任务与完成情况、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等方面汇报后,查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并对课题关键研究技术解决方法以及课题研制样机在主机上工程示范应用进行了质询,并对项目课题实施中形成的示范基地、试验平台、及生产线产业化能力进行了现场调研。最后,专家组通过内部讨论后给予项目任务全票通过验收。


  通过课题的实施,力源不仅完成任务书要求的技术考核指标和研究内容,而且形成了多项专利、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科技成果,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建成了高压大流量轴向中试线并具备批产能力,为我国强基工程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八、大连理工自制金刚石刀具 开辟制造新型纳米结构硅新途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精密制造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在硅的变形诱导制造新型纳米结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张振宇教授及其博士生王博、崔俊峰等以“硅材料新形变诱导纳米结构”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纳米通讯》。


  针对目前硅材料的变形诱导制造纳米结构的方法与实际的加工速度相差3-10个量级这个难题,大连理工大学自行设计制造了刃口半径为2.5μm、投影角为140.7°的单颗磨粒金刚石刀具,研制了单颗磨粒纳米深度超精密磨削装备,实现了磨削速度为40.2 m/s的单颗磨粒纳米深度超精密磨削试验新方法,在切削深度为33 nm的时候加工出含有非晶、新的四方相、滑移带、孪晶超晶格和单晶的新型纳米结构。单颗磨粒纳米深度超精密磨削试验新方法为纳米尺度变形诱导制造纳米结构开辟了新的途径。新型纳米结构的不同显微结构具有不同的力学、电学和光学性能,在晶体管、IC、二极管、太阳能电池、能量存储系统、MEMS和NEMS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并为新型高性能器件与装备的设计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九、埃斯顿自动化彰显实力 再获CIROS “金手指奖”


  7月3日,在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金手指奖”2018中国国际机器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上,埃斯顿自动化获得众多评选委员会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再获CIROS 两大“金手指奖”,产品“ER80折弯机器人”荣获创新产品奖项,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荣获智能集成奖项。


  其中,荣获创新产品奖项的 “ER80折弯机器人”,是埃斯顿根据钣金折弯应用实际工况所开发设计出的世界首创六轴折弯专用机器人,荣获了多项专利。特别是《Smart Robot Bending》折弯专用软件,解决了折弯跟随等难题,界面友好,极大缩短了机器人折弯的编程示教时间,降低了使用难度,大幅提升客户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十、埃夫特承担的863计划重大课题通过科技部技术验收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验收专家组,在芜湖市对埃夫特作为课题负责单位承担的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面向建材行业的经济型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课题进行了现场验收。 


  该项目由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乐华陶瓷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博创兴盛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工业大学共同承担、协作完成,主要针对建材行业喷釉、修坯、搬运、打磨、抛光和去毛刺等生产工序存在的环境恶劣、职业病多发、成本高昂的现状,立足开发和应用国产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以成本控制、效率优先为原则,深入研究工业机器人在建材行业面临的特别是喷釉、打磨和抛光等共性工艺难题,开发高防护等级、高可靠性、高性价比和高精度的工业机器人,并开发喷釉、打磨和抛光等智能化、模块化和标准化解决方案,在建材行业实现工业机器人及解决方案的产业化示范应用和大规模批量应用。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完成情况技术报告、实地考察了埃夫特公司研发车间和制造车间,并就相关技术问题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现场质询,最后进行了专家组意见讨论,一致认为课题组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考核指标要求,提供的文档资料齐全,数据资料完整,同意通过课题技术验收。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面向建材行业的经济型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的成功验收,将进一步推动“智造专家,埃夫特”在建材行业资源的共享共用,促进“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的推广应用,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更多细分市场推广应用总结经验和模式,引领中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十一、凯特精机100万米直线导轨副产能工业园项目正式开工


  凯特精机作为国内领先的精密滚动直线导轨副生产制造企业,近两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发展迅猛,原有的生产场地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为此,公司决定在新会区今古洲经济开发区建设全新的生产基地。凯特工业园作为江门市重点项目,定位为“精密制造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直线导轨副生产基地,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


  凯特工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成后将形成100万米直线导轨副的生产能力。该项目的建成将对公司的产能提高、业务拓展以及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开工仪式的圆满落幕标志着凯特工业园项目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十二、亚洲最大整体式特大型转盘轴承在洛轴下线


  7月30日,亚洲最大整体式特大型转盘轴承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下线,并发往用户。


  该产品为全球最大港口机械制造商研制的海洋工程项目配套,直径10.3米,重85吨。加工过程中,洛轴依托50多年加工转盘轴承形成的研发、制造优势,针对产品尺寸超大、重量重、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创新工艺方法和加工方法,解决了产品热处理、超大超宽平面度控制等难题,最终产品一次装配成功,产品回转精度达到0.12mm。该产品顺利下线再次奠定了洛轴加工此类产品的国内领先地位。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首届青年长江学者、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星海杰青、星海青千和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的联合资助。


【八月】


一、CMTBA:2018年中美贸易战进程及所含机床工具行业商品目录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073


二、我国攻关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核心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SEMICORE烁科”系列品牌,旨在整合公司在国家电子工艺装备研发、制造及服务领域的技术能力,继承军工科研院所传统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攻关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核心技术。


  中国电科副总经理李守武表示,近年来电科装备围绕做强做优集成电路核心装备,建立了关键装备工艺开发验证平台和装备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大力推进集成电路核心装备发展,攻克了离子注入设备、化学机械抛光设备等部分关键技术,同时辐射带动了新型平板显示器装备、光伏装备、动力电池材料装备等泛半导体装备的发展。


  目前,中国电科已有多台12英寸离子注入机进入北京中芯国际生产线量产,量产工艺覆盖至28纳米,12英寸晶圆累计产量约300万片,200毫米CMP天津厂验证获得圆满成功。据悉,随着品牌的发布,烁科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将搭建装备研发与工艺验证平台,持续聚集行业领军人才、海内外优秀人才,不断突破集成电路装备核心技术,推动离子注入机、CMP等装备进入生产线批量应用。


三、《数控液压机》国家标准颁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18第6号和第10号公告,由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制定的《液压机静载变形测量方法》(GB/T 35092-2018)和《数控液压机》(GB/T 36486-2018)等两部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将分别于2018年12月1日和2019年2月1日开始实施。


  《液压机静载变形测量方法》的主要技术内容达到了国际先进标准水平,解决了目前我国液压机产品没有刚度测量标准的问题。该标准规范了液压机制造商对液压机刚度测量的要求,以避免液压机产品市场牺牲刚度降低成本的现象发生。该标准的实施将对提高我国液压机产品质量、保护合法制造商和用户的正当权益,具有指导性作用。《数控液压机》规定了数控液压机(以数字量为主进行信息传递和控制、具有人机界面、主要参数采用数字化控制的液压机)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与运输等技术内容。


  截至目前,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已有5部,分别是:《四柱液压机精度》、《液压机噪声限值》、《液压机安全技术要求》、《液压机静载变形测量方法》、《数控液压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液压机行业内唯有的5部国家标准均由合锻智能主持制定,此外,合锻智能还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近30部。


四、超精密加工刀具磨损评估有望装上“透视眼”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060


五、超精密加工技术发展现状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113


六、全球首个陶瓷4D打印系统“出炉”


  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个陶瓷4D打印系统,打印出来的陶瓷坚固且拥有复杂的形状,有望在电子和航空航天领域大展拳脚。


  陶瓷的熔点很高,因此难用传统的激光打印技术制造;现有的3D印刷陶瓷前体通常很难变形,让制造复杂形状的陶瓷困难重重。为应对这些挑战,机械工程系主任吕坚(音译)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陶瓷墨水”,它是聚合物和陶瓷纳米粒子的混合物。用这种新型陶瓷墨水打印出来的3D陶瓷前体非常柔软,可拉伸到初始长度的3倍。这些柔韧且可拉伸的陶瓷前体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就可制造出拥有复杂形状的陶瓷。而且,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两种陶瓷4D打印方法。


  4D打印是传统3D打印加上第四维度——时间,在第四维度中,打印物体可在外部环境(例如机械力、温度或磁场)的刺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重新成形或自我组装。在最新研究中,该团队利用存储在拉伸的陶瓷前体中的弹性能量让陶瓷变形。当拉伸过的陶瓷前体被释放时,它经历自我重整,热处理后,前体变成陶瓷,得到的陶瓷坚固且拥有高压缩强度—密度比。另外,与其他打印陶瓷相比,它们可以形成拥有高强度的大尺寸结构。


七、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8月16日,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综合分析了全球和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特征,围绕产业规模效益、结构水平、创新能力、集聚情况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中部和西部六大区域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水平。


  据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院士介绍,该报告是工信部2016—2018年财政专项“建立我国机器人团体标准体系与产业信息资源库”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他表示,尽管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规模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整个产业链呈现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核心技术研发、价值链分工、人才培养等领域面临瓶颈。


  该报告也指出,尽管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总体向好,并在多元应用场景下催生了一部分细分市场的“小巨人”企业出现,在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也有一些突破,但同时应该注意到,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存在围绕系统集成的价格竞争较为普遍、自主品牌发展面临性价比与资金供应的现实挑战、资本的收益性与风险性并存、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重研发轻应用等问题,需要引起从业者与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九月】


一、改革开放40年 中国机床工具坚持走自主发展之路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198


二、世界粉末冶金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275


三、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落户武汉光谷


  9月4日,工信部组织在京召开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专家论证会,武汉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通过论证,正式落户武汉未来科技城。


  据了解,该创新中心将着力解决我国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业的共性问题,为智能制造关键领域研发核心工艺、建模仿真及工业软件,打造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中心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参与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任董事长。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的9位院士专家,就建设目标与内容、运行机制、效益分析等方面,对创新中心方案进行了深入论证。院士专家团认为,当下,智能制造是引领和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


  目前,该中心已聚集20多位院士领衔的人才队伍,汇聚了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制造领域全国前十的高校,以及航空、航天、重型汽轮机等领域的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覆盖了我国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5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


四、一项涉及增材制造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


  9月1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支撑动力装备复杂系统构件创新设计、制造和维修全流程优化的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中国航发商发顺利召开,来自上海市科委、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重庆大学的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以及中国航发商发、中国航发606所、624所、608所、614所、航天31所等15家参研单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宣贯科技部项目管理要求,汇报项目及课题的实施方案,听取专家意见并完善实施方案。该项目总负责人及各课题负责人依次汇报了项目及课题实施方案后,专家组认为项目各课题之间的任务分工明确,拟定的技术路线详实合理;项目关键技术指标、成果形式可考核,能确保项目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实现;项目组建的管理和实施团队人员结构合理,责任界面清晰,可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项目实施方案评审。


  上海市科委代表在讲话中祝贺商发公司牵头申报成功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出商发公司承担研制商用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的国家战略任务,开展航空发动机增材制造这一前沿应用技术研究对商发公司及整个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科委也将继续支持商发公司开展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工作,助力占领这项核心技术的战略至高点。


五、“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有5项课题通过技术验收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229


六、汉江机床承担的多项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汉江机床有限公司承担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04专项”)“汉江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顺利通过财务终验收。至此,由汉机公司承担的5项04专项课题全部实现技术、财务终验收双通过。


  该课题于2017年12月通过技术验收,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验收专家的高度评价。课题的实施,解决了制约中高档机床发展的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化难题。在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提高滚动功能部件性能”系统研究;为测量、测试滚动功能部件精度、性能以及精度保持性和可靠性,研制了15台套相关设备。


  另外,进入2018年以来,汉机公司参与的课题 “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优化设计选型工具开发及应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与数控系统在飞机筋肋梁等加工单元中的应用”以及“重卡桥壳柔性加工工艺研究及生产线”先后通过国家验收,课题研究成果实现了国产功能部件在飞机制造设备及汽车行业的应用和进口替代。


七、全球最大台面陶瓷激光烧结3D打印机在中国下线


  据报道,华科三维宣布已经组装调试完成全球最大台面的陶瓷激光烧结增材制造装备。该设备华科三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四激光、四振镜、全球最大台面等高端配置,成形尺寸可达到1700×1700×600mm。


  最近两年,陶瓷3D打印设备厂家大部分采用光固化的工业来打印陶瓷,将陶瓷粉末与光敏树脂液体混合做成陶瓷浆料材料进行打印。而华科三维依然坚持自己的SLS技术路线,并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据悉,SLS激光烧结打印陶瓷,通过在陶瓷颗粒表面包覆助粘剂,通过激光烧结助黏剂,再在打印之后进行二次烧结成型。


八、哈工大团队首创纳米陶瓷3D打印技术


  据报道,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王铀教授团队研发出了纳米结构陶瓷粉体技术,这项技术属于世界首创,可使3D打印机打印出任何一种陶瓷产品,甚至已经消失毁损的珍贵陶瓷艺术品。


  过去,在陶瓷涂层领域,美国美科公司(Metco)处于领先水平。王铀团队研发的纳米陶瓷涂层材料比Metco常规结构的陶瓷涂层有着高出1倍的韧性、4-8倍的耐磨性、1-2倍的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能、10倍的疲劳性能、较高的抗腐蚀能力和优异的可加工性能,且具有生产时间短、成本低、环境友好,可在许多应用领域替代对环境有害的电镀硬铬层等优点。该材料适用于航空航天、军舰船舶、汽车火车、冶金、电力、石油、工程机械等领域,对提升我国高端装备水平意义重大。


  王铀团队的另一项研究成果——纳米结构和纳米改性球形粉体材料是3D打印陶瓷材料的主要原料,该研发填补了3D打印陶瓷材料的国际空白。王铀说,目前大部分3D打印的原材料是塑料,金属3D打印和合金3D打印方面目前技术还不成熟,打印的品种有限。陶瓷3D打印在国际市场上则是空白,因为陶瓷打印原料关迟迟没有攻克。如今,哈工大在这项技术上领先世界,标志着陶瓷3D打印不再是梦想。


九、超大SLM成形3D打印钛合金复杂零件诞生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210


十、南航与埃马克共建精密电解加工技术实验室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204


【十月】


一、我国将修订超300项智能制造标准


  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发了共同组织制定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建设目标,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指南》建设内容,一是基础共性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解决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问题,包括通用、安全和检测等五个部分;二是关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工厂和智能服务等五个部分;三是行业应用标准依据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兼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优先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逐步覆盖智能制造全应用领域。


  《指南》进一步加强了标准体系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的说明,着重体现了新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突出强化了标准试验验证、行业应用与实施,为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对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实现航空发动机叶片超精细“冷加工”突破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350


三、我国突破大型径向精锻机,高端管材制造设备告别“卡脖子”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437


四、合锻智能8000吨全自动电极成形生产线顺利投产


  日前,合肥合锻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锻智能)自主研制的8000吨全自动电极成形生产线在经过6个月的试生产后顺利通过终验收。该生产线是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较高、数控技术运用较全面的专用冷成形挤压生产线。


  该自动化生产线由8000吨液压机、称重装置、接料装置、脱料装置、推料装置、翻料装置、堆垛装置及配套成形模具等部分组成。其技术特点在于,建立数字化控制平台,实现全程自动无人操作。该生产线结合自动物料传输系统、自动预混料系统、数控成形液压机、数控复合成形专用模具,多轴联动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系统采用成熟的联线生产模式,可以一次性完成海绵钛颗粒上料、称重复核、压制、自动下料、堆垛、转料全自动加工,实现单件3分钟加工周期,进一步缩小与国外高端设备的差距。该生产线主要用于海绵钛、海绵锆等颗粒、散状稀有金属原料的电极压制成形工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


  该生产线的成功研制,有利于企业掌握重型设备的核心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带动全产业链的加工和制造能力的提高,同时为航空、航天领域原材料的制备贡献力量。


五、锐科激光20kW光纤激光器及其核心器件研发项目通过验收


  近年来,光纤激光器在工业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高功率市场基本都被外国企业把控。2016年,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20kW光纤激光器及其核心器件研发”重任落在了锐科激光肩上。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一项目于2018年10月17日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据锐科激光介绍,在项目攻关的第一年,项目组自主研制了20/400μm大芯径掺镱光纤,用于1.5kW单模光纤激光单元中,同时完成了该型光纤的定型转产,实现了进口替代,并开发了高功率光纤信号合束器样品。第二年则依托前一年项目成果实现了1.5kW单模激光器的定型转产工作、20kW级光纤信号合束器的研制和测试工作以及20kW光纤激光器的集成和测试工作。


  这一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20kW全光纤激光器的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少数厂商在此项产品上的垄断,对我国掌握光纤激光器核心技术、实现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及其关键器件国产化、发展中高端光纤激光器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六、中信重工布局工业CT无损检测高端市场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重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郑州信大”)合资设立洛阳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成像”)。公告显示,中信成像主要从事工业CT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无损检测等业务。 


  工业CT是工业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的简称,它能在对检测物体无损伤条件下,清晰、准确、直观地展示被检测物体的内部结构、组成、材质及缺损状况。根据合作约定,中信成像将作为郑州信大技术、成果在洛阳军民融合技术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统一输出口,主要围绕洛阳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性研究和中试,近期重点在工业CT等领域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未来可根据实际需求在若干领域推进产业化,形成军民结合、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信重工表示,他们与郑州信大共同出资设立中信成像,打造工业CT新型成像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平台,有助于中信重工在国防装备、医疗、核电工程、精密制造等高端领域精选产业化前景好、见效快、同业竞争弱的转化项目和产品,以开放共享合作的方式快速推进产业化,将工业CT技术培养成支撑公司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七、中航工业制造院成功研发大尺寸多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制造院成功研发我国最大尺寸多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为解决大型复杂件轻量化结构研制难题提供了良好平台。


  该设备突破了双光束实时协同控制、激光振镜动态聚焦控制、路径数据文件解析技术以及激光选区熔化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配备双激光头及推拉式双向加工工位,零件成型尺寸可以达到810×450×700毫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据悉,该设备的研制成功,为解决我国航空、航天、船舶等军用制造业领域的大型复杂件轻量化结构研制难题提供了良好平台。


八、华数机器人发布新一代控制系统


  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上,华数机器人联合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再度聚焦“互联网+制造”,举办了“智能制造新模式论坛”并发布了新一代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


  据介绍,新一代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基于工业嵌入式硬件平台,融合了运动学、动力学、人机协作技术,搭载工艺知识库、工艺软件、工具软件,具有高速、高精、智能等特点。多元感知技术是该控制系统的另一大亮点,基于该技术,系统可以在发生碰撞时在毫秒内紧急停机,保证工人的安全;另外,该系统的视觉感知也异于传统工业,人一旦进入危险区域的时候,机器人会自动进入慢速或者停止状态。


  同时发布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装置产品——HSS-LDE系列伺服驱动器是一型高性能小功率交流伺服驱动器,其驱动系统采用组合式直流共母线驱动设计,单个电源模块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配多个伺服驱动模块,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十一月】


一、Ⅰ我国造出新式光刻机 首次实现22纳米分辨率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645


Ⅱ中科院造出最强紫外超分辨光刻机的前前后后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652


二、“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2个课题通过技术验收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即04专项)有两项课题通过了国家技术验收。它们分别是“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轴承系列产品升级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和“航空发动机机匣加工国产化成套刀具产品开发及应用”


  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轴承课题责任单位是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单位有洛轴、浙江天马轴承、沈阳机床、大连机床、齐重数控、清华大学等。课题实施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通过技术攻关,开发出数控机床用10类高速精密轴承样品,这些轴承样品已经在大连机床、沈阳机床和齐重数控等单位制造的有关数控机床上进行应用验证。承担课题单位已形成百万套年生产能力。专家认为,该课题开发出数控机床用轴承样品,初步形成批量制造能力。从总体来看,课题开发的轴承样品一般精度指标可满足数控机床要求,但批量制造一致性、精度保持性和使用寿命等指标还需进一步应用验证。目前国产机床配套的高档轴承主要依靠进口,推广国产轴承在国产机床上配套应用依然任重道远。


  航空发动机机匣加工刀具课题责任单位为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课题参与单位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课题实施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课题开发出刀具用两类硬质合金新材料;研发出刀具涂层2种新材料和涂层工艺;开发出用于钛合金和镍基高温合金的航空发动机机匣加工的131种新刀具,覆盖了机匣加工80%以上刀具品种。并经发动机制造用户——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应用验证,效果良好。课题单位已经形成相关刀具批量制造能力。专家希望课题参与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有关刀具设计和刀具涂层研究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以便推广应用产生实际效益。


三、哈工大新一代高压成形新技术打破国外封锁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579


四、世界首台船用螺旋桨磨削机器人系统投入生产


  11月2日,在沈阳远大智能高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生产加工车间里,由机器人系统操作的大型螺旋桨加工项目正在进行生产。这也是远大智能高科机器人成功开发出的世界首台套船用螺旋桨磨削机器人系统后首次投入产品生产。当前,船体生产焊接打磨与螺旋桨打磨全部为人工作业,此系统的投入使用,用机器人取代了人工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解决了手工打磨加工一致性和精度差的问题。据悉,该项目的多项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五、我国核心激光元器件依赖进口的现象开始转变


  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中国激光杂志社、中国光学学会编写的《2018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国际版)》,于11月14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发布。该报告称,我国核心激光元器件依赖进口的现象已开始转变。


  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激光市场规模达到124.3亿美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18%。在国际激光市场保持活力的同时,中国激光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7年全行业规模达到495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有望突破600亿元大关。


六、“下一代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及系统开发”项目通过验收


  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参与完成的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下一代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及系统开发”通过验收。验收会由中科院重大任务局主持,沈阳自动化所主要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验收会。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作的项目总结汇报,观看了成果现场演示,听取了现场测试意见、经费收支审查意见和资料审查意见。经质询和讨论,专家组对项目完成情况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一致同意通过结题验收。


  “下一代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及系统开发”项目突破了机器人电机材料与驱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适合与人合作的机器人本体设计、安全行为决策与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以及人机友好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具有轻质、高精度、大负载自重比、安全性高、编程简单、易于使用等特征的下一代工业机器人样机系统,该样机通过了第三方测试和专家现场测试,并且在精密机械装配、3C电子部件检测、飞机舱门原位测量等方面开展了应用验证,为进一步实现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七、重庆机床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工信部技术终验收


  11月25日,由重庆机床集团牵头承担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精度数控齿轮加工机箱体类零件柔性制造系统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课题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的技术终验收。


  重庆机床总工程师对课题整体实施情况、课题成果应用及其经济社会效益 、课题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课题组织管理情况、档案验收整改情况等作了全面的详细汇报。课题参与单位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株洲钻石切削刀具有限公司分别作了子课题的实施情况汇报,重庆机床事业部作了应用和试验验证情况报告。工信部专家组审阅了相关验收资料,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对课题的执行过程中的加工工艺分析与优化、系统规划与集成设计、柔性与高效高精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情况以及课题研究成果及其推广应用、课题的过程管理等进行了质询。


  经全面审核考查,该课题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规定的技术考核指标,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课题技术终验收。本课题的成功验收,为重庆机床实施后续国家科技重大科技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八、沈阳仪表院成功研制出12英寸高精密微水束耦合激光划片机


  国机集团所属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的辽宁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高精密激光划片机工艺技术及装备研究”顺利通过验收,成功研制出国内先进的12英寸高精密微水束耦合激光划片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在破解制约国产高端激光IC划切装备及关键工艺瓶颈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沈阳仪表院依托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半导体精密划切工艺和专用装备制造的技术基础,与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组历时四年,突破了一系列的技术瓶颈,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在水束光纤耦合、高精密运动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误差拟合和实时补偿、视觉对准、激光与微水束对准、设备可靠性分析、微水束激光加工等技术和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开发了专用控制系统软件,成功研制出国内先进的12英寸高精密微水束耦合激光划片机。


  项目产品目前正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示范应用,总体运行稳定。项目相关技术直接促进了沈阳仪表院红外激光划片机和ZSH系列砂轮划片机产品的升级换代,技术衍生产品6寸激光划片机于今年也正式进入市场服役。项目组下一步将对标国外设备,继续优化样机性能,同时,计划组建精密划切工程技术实验室,依托专业化技术平台开展激光划片多种工艺研究,为沈阳仪表院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九、国内首款200吨重载AGV交付使用


  11月28日,由湖南驰众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重载AGV(工业移动机器人)交付使用。该款机器人长8米、宽6米,能运载200吨重的货物,远高于国内外同行90吨的负重。


  重载AGV主要解决重型设备的转运问题,在风力发电机、港口物流、船舶制造、飞机制造等领域运用广泛。湖南驰众研发的这款200吨重载AGV,由江苏中车电机有限公司定制。据江苏中车电机方面透露,公司以前专职负责风力发电机组转运的人员有50多名,在车间内桁吊重型设备难度大、人力成本高。依托湖南驰众生产的重载AGV,能以每小时2000余米的速度直行、转弯和爬坡,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配送效率。


  湖南驰众于2016年落户长沙市雨花经开区,是湖南省AGV领域首个出口公司。据悉,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雨花经开区已累计引进机器人企业180多家,初步形成了涵盖机器人研发、生产、设计、培训、教育、孵化等环节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截至11月15日,园区以机器人为主体的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累计产值达103.7亿元。


【十二月】


一、我国成功制造C919上最后一个未国产化关键锻件


  C919大型客机起落架系统总成利勃海尔公司在德国组织召开了C919大型客机300M钢主起外筒锻件装机评审会。会上,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同意由中国二重万航公司研制的300M钢主起外筒锻件在C919大型客机上装机使用,标志着C919大型客机起落架关键锻件全部实现“中国制造”。


  主起落架外筒是C919大型客机上最大、最复杂的关键承力件,也是起落架上最后一个未国产化的关键锻件。因此,该产品的研制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为实现主起落架外筒的国产化目标,中国二重万航公司承担了“大型客机起落架主起外筒锻件工程化应用研究”重点科研项目。经过近6年的民航体系建设和质量提升,攻克了全流程精确预测、锻件成形尺寸及表面质量控制等10余项关键技术,终于成功完成了主起外筒锻件的研制,大幅提升了C919大型客机的国产化率,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民用飞机起落架关键锻件产品上的空白。


  据介绍,中国二重承担了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7大部段上百项关键承力件的研制任务,实现了国产锻件装机应用的重大突破,有力地支撑C919大飞机关键材料国产化。中国二重凭借质量零缺陷、交货期仅为国外供应商三分之一的业绩,被中国商飞评为“优秀供应商”和“C919首飞先进集体”。


二、首台套国产玻璃光学器件制造加工装备研制成功


  我国科学家历经6年,研制出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电机伺服驱动精密模压成形机”。相关研究成果的落地,有望突破玻璃光学制造技术、装备和工艺上的国外封锁。


  近年来,随着光电行业的迅猛发展,玻璃光学器件的应用和需求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国内的光学器件制造仍受制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国内玻璃光学器件制造企业几乎依赖国外进口加工设备,并采用国外加工工艺。这成为长期以来,我国玻璃光学器件制造的最大“痛点”。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玻璃微纳阵列高效超精密模压制造基础研究”项目团队,经长达6年的攻关,提出了全电机伺服驱动精密模压成形机的设计思想,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开发了样机,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玻璃模压加工工艺,可实现在可见光玻璃材料和红外玻璃材料上加工各种类型、各种尺度微结构阵列与自由曲面玻璃器件。


  据介绍,设备使用的工业控制系统,相比国外同类型设备所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更利于对控制系统进行改写和调试以及对工艺数据的保存和导出。同时,使用电缸作为模压机的驱动元件,相比国外同类型设备较多使用的气缸,更有利于对模压速度和模压位置的精密控制。此外,设备还对加热模块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相比国外同类型设备,有更高的加热温度范围。目前,课题组已完成国内首套产品的开发,成果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并已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及激光器制造有关单位投入使用。


三、亚洲第一特大重型伺服智能数控拉弯机在中航重工诞生


  江苏中航重工机床有限公司(简称:中航重工)传出喜讯:该公司成功为国内航空科技公司非标定制一台国内特大重型伺服智能数控拉弯机,其规格型号为亚洲第一。


  据了解,经过十多年对市场的潜心调研,中航重工跨出锻压行业的恶性竞争,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合肥工业大学进行航空结构件产学研合作并成立中航重工航空结构件实验基地。通过长期合作,中航重工与合肥工业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愈发密切。今年9月,中航重工成功签约一家国内航空科技公司,为其非标定制一台国内特大重型伺服智能数控拉弯机(ZHSBK一320TX12米)。中航重工航空结构件实验基地历时3个多月创新研发,终于将其制作成功,该设备总长度15米,重量35吨。12月6日,该航空科技公司主管技术人员到达中航重工生产现场,一次性验收通过,12月12日发货送往客户所在地。该产品的验收成功,标志中航重工的生产能力、创新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今,中航重工所生产的数控伺服智能型材弯曲机、拉弯机、数控滚弯机、数控卷板机等设备,在轨道交通行业、航空结构件弯曲成型等行业、技术实力处于领先地位。其专用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在国内也始终名列前茅。另据消息,中航重工又接到更大的重型数控拉弯成型设备订单,正在组织研究和创新开发生产。该型特大重型智能数控伺服拉弯机(ZHSBK-320TX20),外形尺寸、长度为20米X9米X2.5米,重量为60吨,预计2019年4月份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四、中科大发布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柔性手爪” 


  12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机器人柔性手爪”,现场演示可成功抓取从纸张、瓷碗到豆腐、蛋糕等物品。据介绍这是科研人员突破传统思路形成的“刚柔合一”新技术,并有望将成本降至千元以下使其加速应用于大众生活。


  “机器人手爪”的学名是机器人末端夹持器,是机器人提供精细化服务和参与智能制造的关键部件之一。目前,现有的主流手爪产品性能难以满足需求,高端进口产品的价格又非常昂贵,限制了普及应用。据现场演示,中科大研制的新型“机器人柔性手爪”,对单薄的纸张、光滑的瓷碗、柔嫩的豆腐、蓬松的蛋糕等物品,均能自主判断物体形状和大小,准确、稳定、完好地实现抓取和放置。


  中科大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介绍,新技术可大幅降低机器人手爪的成本,预期将来量产后单个成本可降至1000元人民币以下。


五、国产最大船用曲轴在大连正式下线


  12月13日,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研制的W12X92型船用发动机曲轴正式下线。该曲轴采用对接式结构,总长度23.5米,重量488吨,回转直径4.63米,最大扭矩7620KN?m,是迄今国内生产的最大船用曲轴。W12X92型发动机是WIN G&D公司研制的缸径最大的船用双燃料发动机,将装备世界最大的22000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


  W12X92型曲轴是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继成功出产11S90ME-C型曲轴、12S90ME-C型曲轴、G80型曲轴和瓦锡兰系列82T型曲轴之后,在超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用曲轴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船用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六、共享集团大型关键铸件技术实验室通过验收


  宁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近日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型关键铸件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


  据介绍,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宁夏共享集团建设大型关键铸件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15年又将其列入国家西部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经过五年多的建设,企业较好完成了预定目标和任务,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并实现转化,实验室共开展各类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71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24项、自治区级37项;取得授权专利425项,其中发明专利27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团体标准3项、行业标准8项;形成11项创新成果,开发43项新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在我国智能铸造行业的领先地位,对提升我国智能铸造行业技术水平和推动技术进步发挥良好带动作用。


七、中国首件自主化重型燃气轮机涡轮第一级静叶铸件通过鉴定


  我国首件自主化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涡轮第一级静叶铸件,12月25日顺利通过鉴定。这是我国在重型燃机热端核心部件上取得的第一个重要突破,也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迄今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成果。


  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介绍,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明珠”的燃气轮机,在国内已有50年发展历史,但此前我国仅具备重型燃机冷端部件制造与总装能力,尚未掌握其热端部件设计制造核心技术,也没有相关自主研制能力。涡轮第一级静叶作为重型燃机典型的热端零部件,其核心制造技术一直处于国外绝对封锁状态。


  来自“两机”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三大动力、北科大、国机集团、抚顺特钢等的13位专家一致认为:国家电投旗下中国联合重燃、中科院金属所、江苏永瀚等协同攻关,既交付了一套质量合格的实物叶片,更交付了一套固化的工艺体系和质保体系,为涡轮叶片定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创造多项纪录:国内首次自主设计重型燃机大尺寸一级静叶;国内首次冶炼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级静叶母合金,攻克了纯净化冶炼技术;国内首次自主铸造重型燃机大尺寸一级静叶,攻克了大尺寸复杂叶片的精密铸造技术。


八、秦川机床集团起草的《机器人用精密摆线齿轮减速器》标准获发布


  2018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潍坊举办,会上发布了由秦川集团负责起草的《机器人用精密摆线行星齿轮减速器》标准。


  近年来,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市场需求迅猛扩大,市场竞争激烈,但国内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的生产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作指导和规范。秦川集团坚持自主创新,通过实施正向研发、进行数字化加工装配,以及推进“实物+数据包”服务,在国内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公司具有了减速器团体标准的制定权,掌握了该领域的话语权。该标准的制定,奠定了秦川集团在机器人关节减速器行业的领头地位,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减速器市场的竞争力。


  2015年秦川集团争取到了减速器团体标准制定权,2016年6月召开了标准项目启动会。在之后的2年多时间里,经过多次内部讨论,反复征求修改意见,于2018年10月完成标准报批,同年12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以联盟一号标准批准发布《机器人用精密摆线行星齿轮减速器》,并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联盟认为,该标准具有先进性、协同性、可操作性特点,必将促进我国机器人减速器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九、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工生产线控制系统课题通过技术终验收

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802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